当前位置: 学堂 - 科普 - 科学史上的今天

蜂群衰竭失调症

来源:颗粒在线 1235 2020-01-05

2006年1月5日,首先出现的关于蜂群消失的正式报道,来源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学教授丹尼斯·安格尔斯多普等5人共同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题目是“蜂群衰竭失调现象初步调查”。

通过广泛的野外调查,安格尔斯多普等人发现了不少惊人的现象:在野外蜂巢内,要么没有幼虫,要么有幼虫但没有足够数量的成熟蜜蜂来喂养;有的蜂巢上,根本不见任何成熟的蜜蜂,只留下少量的幼虫尸骸;不少蜂巢内,没有花粉的积存,甚至早已变成残巢败絮。

在这次报道中,他们首次把这一现象定名为“蜂群衰竭失调症”。

为此,2007年,美国环保部领衔的调查组,执行“蜂群衰竭障碍行动计划”的调查。此计划进行了5年。

所得到的报告指出,蜜蜂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蜜蜂的消失将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灾难之一。

在人类食用、工业或饲料等所使用的1300多种植物中,有1000多种是依靠蜜蜂授粉的。

蜜蜂是自然界最大的授粉昆虫群体,也是人类唯一可以信赖的、最理想的天然授粉者。蜜蜂授粉对于果园、农作物、濒危物种保护、城市园艺以及生态恢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苹果、查、樱桃、蓝莓,各种瓜类和多种农作物和草料的生长都离不开蜜蜂。如果蜜蜂灭绝,农作物、草料无法生长,家畜也跟着灭绝。这种灾难不仅累及野生蜂,对于养殖蜂的影响也很大。而蜂群舍幼弃巢行为完全违背了蜜蜂的本性,无异于种群“集体自杀"。

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危及蜜蜂生存的可能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等环境因素。

但是更多的说法归咎于大量电子产品的应用,手机和其他一些高辐射的产品,使蜜蜂生活在无影无形却纵横交错的电磁辐射之中,造成了它们固有习性的迷失。


本文转载于《科学历2018科学史上的今天》,由科学π工作室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