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未到19世纪初,有一个很盛行的说法,认为地球曾经经历数次重大的磨难,也就是灾变。
“灾变论”最若名的创始人是法国著名古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
居维叶和他的“灾变论” | 来源:百度图片
居维叶推断,地球上可能已经发生过4次灾难性的变化。
随后,著名的爱尔兰地理学家,被称为“近代地理学之父”的詹姆斯·赫顿和著名英国地理学家查理斯·莱威尔引入了“均变论”,作为对“灾变论”的纠正。
一百年多来, 莱威尔和达尔文的“均变论”成为了主流。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形势有了改变,由于阿尔瓦雷斯父子的发现和研究,使“灾变论”再次复燃。
父亲鲁伊兹·阿尔瓦雷斯是美国知名的物理学家,儿子沃尔特·阿尔瓦雷斯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球科学教授。
他在意大利的一个观测点处,在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边界上,发现了一个奇特的边界层,他把它称为“K-T边界层”。
K-T层金属铱的异常高浓度是由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所造成,是由富含金属铱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经过他们的测算,这场灾难发生在6500万年前,是一颗直径大约10千米的巨大天体撞击地球的结果。
1990年12月21日,阿尔瓦雷斯父子将这一成果以 “意大利古比奥白垩纪-第三纪地层交界面1千万年铱的分布”为题,发表在《地理学快报》上。
由于这一理论和许多新发现暗合,特别是可以解释那个时期恐龙和许多生物的突然灭绝,这就使得“灾变论”再度复燃。
本文转载于《科学历2018科学史上的今天》,由科学π工作室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 昆虫世界之王——法布尔
下一篇: 奇异的K介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