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粒子具有质量,而有的不具有质量?因为“有质量”或“没有质量”是粒子天然固有的属性。
大型强子对撞机中质子碰撞产生的希格斯玻色子。CMS实验的顶部事件显示衰变为两个光子(黄色虚线和绿塔)。ATLAS实验中较低的事件显示衰变为四个介子(红色轨迹) | 来源:Wikipedia
实际上,粒子具有质量和不具有质量是有其原因的。
1964年10月,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发表了题为“规范场玻色子的质量与对称性破缺”的论文,这篇论文在粒子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篇论文认为,在宇宙中,遍布着一种粒子场, 这种场有一种特殊的机制,被后人称为“希格斯机制”。
由于这种机制,受到场的吸引作用,不仅使得粒子具有质量,而且产生一种副产品,这就是“希格斯玻色子”,同时也破坏了物理学的一种对称性,称为“对称性的破缺”。
希格斯场就是使粒子具有质量之源,成为电子或夸克形成质量的基础。
从预言的提出,到完成实验检验,几乎过了半个世纪。
2011年12月1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公布了大型对撞机(HLC)得出的重要数据。
由于事关重大,结果宣布也异常谨慎,他们认为数据分析给出了存在“上帝粒子”的“可能性”。
2012年7月,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宣布,他们最近的实验数据表明,“接近证明上帝粒子的存在”,两天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再次宣布发现新的亚原子粒子“疑似上帝粒子”。
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巴达维亚市的费米实验室兆电子伏特粒子加速器(质子-反质子对撞机Tevatron) | 来源:百度图片
直到2013年3月,即第一次宣布之后,整整核查了半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才最终宣布,“上帝粒子”的发现获得确认!
本文转载于《科学历2018科学史上的今天》,由科学π工作室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 普朗克开启“量子论”的传奇故事
下一篇: 无线电通讯之父——伽利尔摩·马可尼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