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科技前沿

大连化物所发现等离激元光催化剂电荷分离的偏振效应

来源:大连化物所 1479 2020-08-17

近日,大连化物所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团队在表面等离激元光催化界面电荷分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催化位点的电荷浓度与偏振角度的定量关系。

  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等离激元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比如特定波段光吸收、光场局域效应等,在分析科学、纳米材料、光电子学特别是太阳燃料合成领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等离激元载流子的寿命一般较短,很难与较慢的化学反应时间尺度相匹配。如何在界面上有效地分离等离激元电荷并转移到反应位点成为这一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

  该团队在近期的工作中利用自主研发的空间分辨的表面光电压显微镜直接给出了可视化图像:发现了表面等离激元空穴局域在Au/TiO2界面(J. Am. Chem. Soc., 2017)上。近日,该团队在金纳米颗粒二聚体中,又发现了耦合效应介导的等离激元电荷在纳腔的聚集现象,显著促进多质子参与的水氧化反应活性(Natl. Sci. Rev., 2020)。在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基于空间分辨的表面光电压显微镜,进一步发现了表面等离激元光催化剂电荷分离的偏振效应。通过改变入射光偏振角度,该团队系统地研究了催化位点局域的电荷浓度,得到最优的电荷分离偏振角度:当入射光的偏振角度垂直于光催化剂Au颗粒/TiO2界面时,表面光电压信号最大,电荷界面注入效率最高;结合角度分辨的散射光谱和理论模拟,初步探讨了电荷浓度偏振依赖性的内在原因;最后,利用水氧化催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确认了偏振效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该工作为等离激元光催化剂界面电荷分离的调控提供了全新的方法,也为等离激元性质的理解和开发提供了思考和认识。

  李灿团队长期致力于太阳能光催化、光电催化、电催化以及催化光谱表征的前沿科学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特别在光生电荷分离等关键科学问题上发现:异相结电荷分离机制(Angew. Chem. Int. Ed., 2008;Angew. Chem. Int. Ed., 2012);晶面间光生电荷分离效应(Nature Commun., 2013);高对称性半导体单晶的光生电荷分离策略(Energy Environ. Sci., 2016);并自主研制了光生电荷成像表征新技术,在国际上最早将其应用到微纳尺度光催化材料电荷分离的成像研究(Angew. Chem. Int. Ed., 2015;Nature Energy, 2018)。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并被选为热点文章(hot paper)。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能源化学转化的本质与调控”,以及中科院重大研究项目等资助。(文/图 高玉英、范峰滔)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