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以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为导向,研发推广性能达标、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塑料制品及替代产品,培育有利于规范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塑料污染的新业态新模式,同时明确了禁止、限制使用塑料制品的时间表。该政策一推出即被业内称为升级版“限塑令”,引起了广泛讨论。
“限塑令”的出台究竟会给市场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又将如何影响塑料回收利用行业未来的市场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位于浙江安吉的威立雅华菲总部工厂。
威立雅华菲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再生塑料生产企业之一,具备生产食品级rPET粒子的技术能力。其经营范围包括废旧塑料的分类、清洗、回收和进一步加工、利用和销售,生产再生PET、PP、HDPE及其它工程塑料,应用于涤纶长丝、包装塑料、汽车塑料、电子电器、家用电器等。旗下拥有武汉华菲、湖南华菲、丽孚科技、杭州造丝等4家分公司,PET瓶片总产能达到10万吨,年可生产3万吨粒子。2016年通过全球回收标准体系认证。
一个充满发展潜力的市场
废塑料可以被重新加工成什么呢?记者在威立雅华菲工厂看到,废塑料进厂后经过清洗、提纯、切片、造粒等流程,可以被加工为不同品级的PET瓶片和粒子,销往PET工业及非食品级PET造瓶等。据悉,再生塑料的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只有原生塑料的约1/30。威立雅方面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资源优化管理企业,该项目可以很好地体现集团“资源再生,生生不息”的发展理念。
威立雅是全球最大的环境服务运营商之一,业务范围涵盖水务、固废和能源管理。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威立雅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行业最知名的外资企业之一,在中国40多个城市运营80多个项目。
但较少人知道的是,威立雅也是全球产量第一的再生塑料粒子供应商,尤其具有丰富的食品级材料经验。2019年,其全球再生塑料粒子产能达到50万吨,在12个国家和地区运营32家工厂,其中6家可以提供食品级再生塑料产品,为食品饮料提供安全、可靠、可追溯的再生包装材料。威立雅的PET食品级循环处理已经占据欧洲市场25%的份额。威立雅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在政策推动下,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在未来都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根据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新塑料经济》,塑料如今的使用数量已经是50多年前的20倍,但是却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收集。按照这个趋势,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总重量将可能超过鱼类。据报道,2018年,全球塑料产量达到3.59亿吨,但是循环利用率还不到10%。在中国,2018年全国塑料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产量6042.15万吨,再生利用率同样不超过20%。塑料带来的各类污染问题正在推动各国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废塑料议题,尝试重塑全球塑料体系,升级对塑料制品的监管。
在“限塑”方面,欧盟在政策设计方面起步较早,做了很多有益探索。2018年初,欧盟公布了一项关于回收塑料包装的计划,要求在2030年前终止使用包括一次性咖啡杯等在内的塑料用品。欧盟委员会表示,希望通过该计划提高塑料包装的回收利用率,确保2030年前所有的塑料包装都可回收或再利用。今年7月,欧盟特别峰会又批准了欧盟2021至2027年财政预算,要求从2021年起开征“塑料包装税”。
在全球“限塑”的趋势影响下,全球塑料消费品价值链的主要企业决心削减塑料废物产生量。2019年1月,包括威立雅、巴斯夫、陶氏化学、埃克森美孚、宝洁、三菱化学等在内的近30家跨国企业联合宣布成立“终结塑料垃圾联盟(AEPW)”,消除环境中的塑料废物,特别是海洋中的塑料废物,承诺5年内提供约10亿-15亿美元促进塑料回收利用。
相比于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的禁塑、限塑的政策法规和相关市场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但是,从“限塑令”禁限塑料制品的时间表来看,中国正在向发达国家对标,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正在显露雏形。
正在发展的产业链
在威立雅华菲安吉工厂,记者了解到,作为生产企业,工厂要从数百个不同的供应商当中定制不同品级的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则要被销往不同的地方,然后被广泛用于纺织、家电、汽车等领域。从原材料到产品,该工厂可以确保全周期原料的可追溯性。
威立雅相关负责人认为,中国政府近年来在塑料产业政策方面有很多突破,对于推动国内白色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推动国内建立和完善塑料闭环产业链,对整个产业链的布局产生深远影响。
产业链的源头是废塑料。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对于国内很多塑料回收利用企业来说,废塑料在过去往往要依靠进口。据国内媒体报道,世界每年约排出1500万吨塑料垃圾,其中近一半出口到中国,如果算上经香港进入中国内地的部分,比重则达到60%。2017年底,我国开始将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品、钒渣等4类24种固体废物调整为禁止进口。随着洋垃圾被叫停,国内塑料回收产业发展明显提速。尽管“限塑令”可能在未来导致废塑料总量增长放缓,但是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塑料收集手段将会提高塑料的回收利用率。
与此同时,在产业链的另一端,除了国际知名的日化品、食品饮料品牌出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考虑,大批量采用再生塑料制品之外,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限塑令”的影响下,开始关注并尝试提高塑料的可回收性。从源头到末端,国内的塑料回收产业链正在补齐短板,快速发展。
但是,相比欧盟等循环经济产业起步相对较早地区的而言,中国的塑料回收利用市场仍处在早期发展阶段,需要更大的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
例如,随着国内塑料回收技术的进步,再生塑料在质量上已经非常接近原生材料。包括威立雅华菲在内,国内有些工厂已经完全具备生产食品级再生塑料的技术能力。中国应当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鼓励再生塑料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从政策法规层面加大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的支持力度,灵活制定行业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上一篇: 博世科拟增加公司经营范围
下一篇: 天合光能投建10GW高效210mm电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