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行业动态

挺进西部市场 新能源汽车将迎更大发展空间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1002 2020-07-23

在2018年结束高歌猛进后,我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车辆日渐趋于饱和,首次购车人群比例也逐年下探,卖车越来越不容易。与之相比,正在快速发展的西部市场,却潜力巨大。

相关数据统计,在西部和中部两大经济区域内的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已有11个省份迈入“万亿俱乐部”行列。经济的快速崛起,拉动了中西部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也使这里成为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新的增长点。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作为中国汽车市场新增长点的中西部汽车市场将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上。

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国内各车企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布局。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认为,相对于东部大城市的“车满为患”,西部地区的特点是地广人稀、车少。不仅如此,可自家建设充电桩带来的充电方便,更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大范围推广。

政策扶持新能源车发展

从我国当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难点来看,消费者除对车辆续驶里程存在顾虑外,更多是对充电设施配套不完善造成充电难的担忧。相较于东部一线城市“一车一桩”的愿望难以实现,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不少家庭可独立安装充电桩,能很好地消除出行里程焦虑。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包括四川省、陕西省、云南省在内,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所在的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就达68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约71%。相比之下,人口约为3.8亿,仅占全国总人口约27.2%。

正因如此,西部地区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具有天然优势,并已成为我国发展新能源的重点地区。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后,受到各方高度关注。《指导意见》提出,优化能源供需结构,支持符合环保、能效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中,这为汽车企业在西部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机会。

此外,包括成都在内的多个西部城市也出台了多项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欲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此前召开的“2020第三届中国(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开幕式上,成都市经信局汽车产业处处长文彬对外透露,成都将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要求持续推广新能源汽车,力争到2022年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要达到20万辆,累计建成充电桩4.5万个。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成都市汽车保有量达519万辆,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已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2.3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将于7月24日举办的第二十三届成都国际车展将作为疫情影响下国内举办的首个A级车展,吹响下半年新能源车市回暖的号角。

“疫情下的国内汽车市场消费将随着成都车展的举办而逐步触发,车市回暖将较预期更早到来。”崔东树告诉记者,随着成都车展、北京车展等在下半年集中举行,以及车企促销宣传活动增多,下半年新能源车市或将实现两位数的正向增长。

车企加快布局西部

与出台多项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相伴的是,车企积极在西部地区布局。目前,吉利、沃尔沃、上汽大众等多家车企纷纷在西部投资建厂,争相布局。

7月19日,比亚迪宣布首个西南商用车基地落子成都。据了解,西南商用车基地将积极抢抓汽车行业低碳化、智能化的发展机遇,开发客车、环卫车、渣土车、城市物流车等纯电动汽车。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将会有更多车企将生产基地选址西部地区。目前,西部地区范围内新能源企业的落地已形成一定规模。以成都为例,截至目前,成都市拥有新能源汽车企业60余家,其中整车企业11家,整车产能达到15万辆,形成了新能源乘用车、轿车、SUV、新能源商用车、客车、货车、专用车和特种队车等整车制造体系。

除将生产选址重心转向西部地区外,近几年来,无论是车企的经销商网络还是营销活动,也均开始向西部地区拓展。“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加大对西南市场的渠道开拓也是北汽新能源当前的工作重点。”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助理、营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卜红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坦言。

据北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BEIJING汽车全国范围内有效经销渠道有530家。其中,仅在西南地区(云南、四川、重庆、贵州、西藏)的5个省区市中,经销商就有近100家。

值得注意的是,渠道下探已经成为当前各车企抢占细分市场的主流方向。“随着特斯拉及外资品牌相继推出新能源车型,国内新能源车市未来竞争将更加严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只有开发出适合广大农村市场以及城市第二辆代步的车型,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