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链长、环节多。在制氢、储运、加注、应用等环节,中国有着怎样的技术储备?面对全球竞争,又该如何选择突破重点呢?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烈锦:氢能的产业链已经是非常广泛的,那么在能源从一次能源转化成氢的过程中,就是所谓的制氢过程中,比如说这个一次能源有两大类,一种是可以存储,可以堆放的,比如说煤炭、石油、天然气,都可以存起来。还有一种叫过程式能源,是流动式的,比如说电。这个生产电的,比如说太阳能、风能、水能,比如说风都是在运动中,水也是在运动中储存着能量,那么太阳它是光照下,它也是一个过程能源,所以你要转化的过程,就要把它存储起来。那么在存储和转化,两个能够耦合在一起的就是制氢。
制氢的这个技术,传统的用化石能源来制氢,就是热解汽化的这种办法来制氢方面,我们国内的生产的规模是巨大的。而核心技术,我们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东西,跟国际上应该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用化石能源,还要加上二氧化碳的普及和减排,就不让它排出去了,这样的技术结合上,国际上做得都不够好。那我们国家,比如我们国家重点实验室,就在长期做了二十多年,在用煤炭的,利用水为基的超临界水制氢,包括和发电供热的这样一个技术上,我们在国际上是独特的,而且是遥遥领先的。我们怎么把化石能源清洁无污染的转化成氢的这个环节上,我们有充分的自信。可以在国际上去引领它,甚至在产业未来的发展中,起重要的全方位的支撑作用。
用已有的二次能源,比如电解制氢方面,我们国家的产业发展和技术也是相当不错的,但不能说是在国际上领先,可能跟别人是处于跟跑和并跑的一种状态。那么从制完氢,有了氢以后,你就要怎么输送到我们的终端去,这就叫储存和运输上,在这一点上,在全球都不是很成功,都不是很成熟。在比如说用罐装、储存和输运的这个技术上,我们国家在相关的技术方面,也是可以在跟跑中有机会有可能超越的,但是终端用的,比如说燃料电池用车来说,这里头的核心技术就很多了,比如说燃料电池堆里头,包括什么模、电极、还有电解质等等这一切的东西,包括车子的整装技术,这些技术方面,包括它的配套的,比如说氢的压缩机等等的这种辅助设备上,我们国家差距比较大。
我自己估计,这个差距在十年之间,尤其是丰田、本田,这些都走在我们前头,它们关键技术已经早早有突破,但是它们没有形成在全球的大规模的生产规模,如果有这样的需求,它很快就会拓展开。我们国家应该在这些着眼上,还得加大对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否则这个主导权还是在别人手里。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世界汽车组织第一副主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 董扬:现在在电动汽车方面,我们在这个系统集成方面,因为别人只设计了两轮,我们可能设计了四轮汽车了,很多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对于这个核心的技术,比如说电池这个水平,和国外比有差距,然后同样的能量密度,可能人家这个用622,镍的这个612,你用811,这样一个技术的使用上,在安全流程上,我们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还一个重要的差距就是相关产业,比如说像燃料电池里面的模、空压机,这一方面都是有差距的,电动汽车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就是这个产业的话呢,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才能把它根全部伸下去,才能把整个产业形成。
所以一项技术的形成,它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而且过程它有它的规律,就是先终端产品后零部件,先产品后装备和实验设备,这样一个过程。
走特色发展之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能源与环境项目主任 张卫东:大家都在讲技术差距,我的理解是,什么是最好的?没有。适合的是最好的。比如说我们这个燃料电池汽车,日本、德国、韩国这些国家,它们都是用的这个70兆帕,而且都是在乘用车上去做。那我们国家就没有按照同样的路线去走,我们走的是什么?先推动大巴车和物流车,国外的几种车型都是全部的燃料电池这种驱动的系统。而我们采取的什么呢?电电组合,就是动力电池加燃料电池的增程式。这就是一条适合我们中国的一条道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这次组织这次大会的时候,也请来了我们非洲的朋友,他们也正准备要发起非洲氢能伙伴关系。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是做这样的工作。只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技术路线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选同样的技术路线。
加强总体规划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 张晓强:2018年成立国家级的氢能联盟,很多人说是中国的氢能元年,这几年是风起云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用了一个在热之下的冷思考,通过深入科学的分析,借鉴国际的经验,从我们的国情出发,能够有一个好的总体政策框架,然后制定一个指导力强的规划,我们的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怎么能够扎扎实实地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我觉得这是非常要紧的。
董扬:我想补充一点就是,像初期启动的时候,顶层设计的时候,我觉得要智库提出规划,就是要运用全世界的智力,运用智库的能力,做一个很好的总体的规划。
上一篇: 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建议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