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投资融资

2019-2021年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动向及趋势分析报告

来源:艾媒报告中心 2601 2019-11-23

近年来,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市场热度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尤其强制垃圾分类政策推行,令再生资源处理行业进入投资高峰期,而资本的高需求与差异性也加剧了再生资源行业内的并购重组。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政策大力扶持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前景继续看好,再生资源市场将持续加温。

第1章:2019-2021年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环境前瞻

1.1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综述

1.1.1 再生资源行业定义与分类

(1)行业定义

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科教、交通、国防等各项活动中被开发利用一次并报废后,可反复回收加工再利用的不可再生物质资源,它包括以矿物为原料生产并报废的钢铁、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合金、无机非金属、塑料、橡胶、纤维、纸张等。

(2)行业分类

从类型来看,再生资源主要包括金属类再生资源、非金属类再生资源和废旧电子电气机械设备三大类。

1.png

1.1.2 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必要性分析

(1)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

作为居世界前列的资源大国,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根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统计结果,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24.56亿立方米;中国森林面积占世界的4.5%,列第5位,森林蓄积占世界的3.2%,列第6位。但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截止2018年底,中国总人口达13.95亿人,从人均量来看,中国人均拥有的资源量仅占世界人均量的20%-50%。据国际统计年鉴披露,在2017年,中国国土面积(不包括香港及澳门地区)为960万平方公里,在全世界排位第四,但人均土地资源只有147.7平方公里,在全球排位第18。总的来看,目前中国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少,因此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

2.png

(2)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耗。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以高消耗、高排放的重工业为主要经济发展模式,但这种模式既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增加了自然环境的负荷。而中国工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慢慢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转变,通过清洁能源、再生资源的利用来减少同样单位的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从而推动经济增长;1960年至2018年,中国GDP能耗从2.8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0.52吨标准煤/万元。目前,中国已积累了大量的可再生资源,但其中一部分仍未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如大宗工业废渣等,成为危害环境的污染源。因此,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不仅可以使再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同时有利于解决当前的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安全的问题。

3.png

(3)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矛盾

过去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产业结构,已经无法适应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反,以“减量化、再利用、 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才是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而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有利于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3 中国再生资源税收政策深度解读

1.3.1 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战略分析

为了推动再生资源企业提质增效,引导再生资源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再生资源产业绿色化、循环化、专业化发展,2018年4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发展规范化的城乡回收站点10万个、建设设施先进的再生资源综合分拣中心1500个、回收利用基地(园区)120个、培育10家年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环境服务型龙头企业,加快形成“村级回收+乡镇转运+县域分拣加工+再生资源基地综合利用”,打造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高效利用、生态环保、覆盖城乡的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1.3.2 新政策推动再生资源国内渠道受益

据国务院商务部公开披露,2018年,中国废玻璃、废塑料膜、废木料、废复合包装等低值再生资源在垃圾总量中的重量占比约为30%;而低值再生资源利润低、成本高,导致投售者和回收者收集、交易的积极性不高。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普遍存在账期长、压货等情况,而中小型回收企业规模小、融资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现金流极易断裂,同时难以延伸产业链、再生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性差、竞争力弱、利润微薄,导致行业整体难以发展壮大。而扩大再生资源行业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范围的举措则有利于扶持这部分小型企业的发展。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10月15日,中国全国的废钢回收价格呈现增长态势,而再生塑料以及废纸的回收价格有所回落。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向好发展的态势,外需有望继续改善,因此钢铁、有色金属、纸、塑料等行业产品价格短期不会明显回落,未来再生资源整体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较大,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实现盈利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增加。

同时,中国目前的再生资源市场需求旺盛,拥有完善回收网络和渠道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拥有议价权。由于中国再生资源货源紧张,随着进口固体废物管理新政策的实施,一些实力头部企业一方面在国内完善自有的回收网络,另一方面到国外建厂直接获得原料,提高价格控制力;随着进口收紧,加上国内环保力度加大,头部企业以及有实力的跨界企业将会从中获利。另外,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回收行业的结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创新发展的脚步也将进一步加快。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不断出台,特别是循环经济发展引领计划的实施,再生资源的回收价格还将有所上升,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带动下将稳步向前发展。

第2章:中国再生资源行业运营模式与经营效益分析

2.1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与问题

随着再生资源产业的逐步发展,目前已形成从废旧物产生源排放,经回收散户或企业分类分拣,加工企业资源化加工,最终到再利用企业的完整流程。再生资源产业链主要包括废旧物资回收、资源化加工处理和资源再利用三个环节。

2.2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回收与循环运作模式分析

2.2.1 再生资源行业回收模式分析

(1)回收模式主要类型

从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来看,主要包括分散型回收模式、层级回收模式、点对点回收模式、柔性管理模式和承包协议模式五类。其中分散型回收模式是由大量分散回收者、小型初级拆解者、生产作坊,以及数个废旧物资集散地组成,分散的回收人员将废旧物资收集起来,经过初级的分类拆解,到废旧物资集散地出售,此模式最为常见。

(2)各类回收模式分析比较

各种回收模式按照组织成本从低到高排序的结果为:分散回收模式、柔性管理模式、点对点回收模式、承包协议模式、层级管理模式。

各种回收模式按照回收效率从低到高排序的结果为:分散回收模式、柔性管理模式、承包协议模式、点对点模式以及层级管理模式。

2.3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2.3.1 再生资源行业供需现状分析

(1)行业需求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及社会高速发展,钢制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塑料制品、纸制品等重要产业用料以及生活用品的产量及不断增加,同时随着这些产品的消费速度越来越快,废钢、废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废弃资源产量不断增多,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对废弃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是中国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

2.3.2 再生资源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1)再生资源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2016年至2018年,中国再生资源三家头部代表(即启迪环境、格林美、豫光金铅)的营业收入均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说明在近年来,行业中的头部企业普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5)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2016年至2018年,启迪环境净利润呈减少态势,成长能力有所削弱;格林美净利润则逐年增长,有较好的发展能力;豫光金铅的净利润由增长转为下降,成长能力也有所减弱。

2.4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链各环节现状及存在问题

(1)废旧资源回收现状及问题

废旧物资的产生源头数量众多并且地域分散,包括居民、企业和事业单位等等。回收者将分散在各个领域的废旧物转卖给专业回收者或集散交易市场进行集中处理,整个环节以市场交易的方式实现。目前废旧物资的回收从业者主要是素质不高的个人或小型企业,回收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低,交易方式落后,大量废旧物资无法得到有效回收或分类,回收效率低下,难以达到支撑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资源数量和质量。

(2)资源化加工处理现状及问题

废旧物资经过初步挑拣分类后,根据其剩余的使用价值,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有部分使用价值的废旧物进入旧货市场后,一部分被稍加修理、组装后成为二手货,重新销售到用户手中,剩下的没有修理价值的再度进入废品集散交易市场;已经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部分,被直接卖到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集散交易市场的废旧物资,经过初加工进入到专门的资源化加工企业,深加工成再生原料,并销售给再利用企业。资源化加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规范的、综合性的资源加工企业。

(3)资源再利用现状及问题

再生资源产业链的第三个环节是再利用环节,通过此环节,再生品进入到消费者手中。目前,这一环节主要由两种类型的企业参与:一是原有的各加工企业,二是新建的专门利用再生资源进行生产的企业。其中,缺乏消费群体基础是再生资源利用环节最关键的问题;相比原生资源产品,消费者对再生资源产品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消费理念较弱,一半不会主动购买再生品。

第3章:中国废旧电子电气机械设备回收处理现状与前景

3.1 中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行业现状与前景

3.1.1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行业发展概况

(1)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电器使用的普及,中国电器电子产品保有量迅猛增加,同时带动了电子废弃回收处理产业的发展。在2016年,在中国社会保有量最多的是手机产品,达23.6亿台;其次是房间空调,保有量达9.2亿台;电视机、冰箱、洗衣机保有量分别为6.2亿、6.4亿和5亿台。

11.png

3.1.2 电子废弃物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1)电子废弃物资源价值

电子废弃物含有大量可回收再利用的有价值资源,主要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等。其中,钢铁是电子废弃物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物质,几乎占全部重量的一半;其次是塑料,占总重量的20.6%;有色金属(包括贵金属),约占总重量的13%,其中铜占7%。


12.png


3.2.2 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1)汽车产量分析


2018年,中国汽车总产量达2796.8万辆,较2017年减少6.6%。



3.2.3 报废汽车数量与价值分析


(1)报废汽车数量分析


自2011年开始,中国的报废汽车数量递增式增长,至2018年达到907万辆,预计到2019年中国现有汽车进入报废高峰期,在2020年报废汽车数量将达到1851万辆。



3.3 中国报废船舶回收处理行业现状与前景


3.3.1 报废船舶回收处理行业发展概况


长期以来,中国是海岸线长、内河流域发达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成为全球造船、航运、渔业和海上勘探开采生产的大国之一。其中,船舶拆解业是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报废船舶的回收与安全环保拆解,使大量的废船资源得到充分的循环再利用,防止废船对环境的破坏。


从废船处置角度看,废船不及时得到有效处置,对环境的危害巨大。而正规的、有资质的拆船厂是有严格作业规范和监管要求的,只要按照规范和要求做,能将废船拆解可能带来的污染控制至最低。但是,目前国内仍然存在大量没有拆船资质的船厂,被某些部门指定为某种船舶的“定点拆船厂”,拆解的随意性很大,船上垃圾和危废处理不规范或随意倾倒掩埋,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另外,行业的报废船舶流向管理、废船送拆环节等缺少监管,因此较容易出现废船经拼改装,继续从事非法航运生产,或流入非法拆解渠道的隐患。从废船交易来看,目前拆解的废船多是通过拍卖市场进行交易,由于缺少对参与竞标人拆船资质审核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必要的审核机制,那些环保投入大、拆解成本高的正规拆船企业难以与无资质的企业、作坊进行公平竞,行业整体发展不够规范。


3.3.2 船舶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据工信部官方披露,2018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40%,继续保持世界领先;以修正总吨计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36.3%、35.4%和35.8%,其中新接订单居第二位,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均位居第一。


此外,在2018年,中国造船完工345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其中海船为1100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6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7%,其中海船为1077万修正总吨;手持船舶订单量8931万载重吨,比2017年底手持订单量增长2.4%,其中海船为2862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9.1%。



3.4 中国报废机电设备回收处理行业现状与前景


3.4.2 机电设备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机电产品主要以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经过30多年的发展,机电设备出口品类由少到多,技术水平由低到高,市场竞争力由弱变强,整体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18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为2.4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出口额为1.4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占全商品出口总额的58.7%,与2017全年的58.4%基本持平;进口额为965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全商品进口总额的45.2%,较2017年全年的46.4%降低1.2个百分点。目前,中国机电产品种类繁多,但设备系统效率普遍比较低,长期处于低效运行状态。未来,在国家倡导低碳、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下,节能机电设备推广应用将会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第4章:中国金属类再生资源运营现状与发展前景


4.1 中国金属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现状及效益分析


4.1.1 金属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现状


(1)金属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现状


金属再生资源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稀有金属、废合金等,是可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中国废钢铁及废有色金属合计回收量约为2.1亿吨,同比增长13.5%,在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中的占比达到65%。而从回收价值来看,废钢铁和废有色金属是回收价值最高的两种再生资源。未来,中国金属再生资源回收量将持续快速增长,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中国金属再生资源行业已经形成了回收、拆解、分选、熔炼、加工、利用等完整的产业体系。但由于金属再生资源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人口红利下,中国的金属再生资源行业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加工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行业整体呈现小、散、乱的发展格局,抗风险能力弱,盈利水平低,行业整体实力规模难以壮大。在2015年,工信部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炼钢的废钢比要达到30%,要基本建立起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2017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环保政策日益严厉、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电炉炼钢逐渐成为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对废钢铁的需求持续增长。在政策的引导下,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进入金属再生资源行业布局,大量产能落后、环保不达标的小型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而规模大、实力强、机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业的市占率将持续提升,中国金属再生资源行业迎来发展机遇,逐步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


(2)金属再生资源行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废旧金属回收利用行业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产业集中度较低。仅2007年,中国就有5000多家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企业,行业头部企业较少,多数企业的设备水平较低、加工技术落后、二次污染控制能力较差。此外,中国废旧金属回收利用行业还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目前,中国每年进口各类有色金属废料约700万吨左右,国内回收约200万吨左右,但目前已经投产和在建的产能已达到2000万吨,说明行业产能过剩。


4.2 中国废钢铁回收利用行业现状与前景


4.2.1 废钢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1)废钢来源分析


废钢是在生产生活工程中淘汰或者损坏的作为回收利用的废旧钢铁材料。一般说,废钢铁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三类:自产废钢、社会废钢、进口废钢。目前,中国废钢回收处理行业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大多是针对社会废钢中的“折旧废钢”。


18.png


(2)废钢市场分布


废钢行业涉及废钢回收、废钢加工配送等环节。针对废钢加工配送环节,国家不断出台相关准入标准。2013年以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分六批公布了符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截止到2018年8月,全国已有254家符合准入标准能够提供废钢的加工配送的企业;而从企业的分布区域看,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其次是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从省份分布来看,江苏省废钢加工行业准入企业数量最多,6批共有33家企业入选,占所有批次企业数量比重高达13%;其次是湖北省,准入企业数量22家,占比8.7%;排在第三位的是安徽省,准入企业数量为20家,占比7.9%。总的来看,前9个省市的准入企业数量高达163家,占比为64.2%,其余20个省市地区的准入企业数量总占比为35.8%。



(5)废钢价格走势分析


2019年初,全国钢厂积极冬储,废钢价格小幅上涨;3月份后下游工程陆续启动,钢材需求逐步放量,电弧炉厂开始复工,废钢需求增加,价格易涨难跌;4月份税改落地,加之钢企下调废钢采购价,价格惯性弱势下行。之后在成材价格走高的带动下,废材差进一步扩大,钢企利润增加刺激电炉企业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的增加,废钢价格止跌回升,但是碍于钢价成本的制约,涨幅有限。5月份后成材价格开始回调,电弧炉利润下滑,钢厂欲打压废钢价格,但是考虑到铁矿石和焦炭持续走高,铁水成本居高不下,废钢需求较强,价格陷入涨跌两难格局。



4.2.3 废钢铁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前景


(1)废钢铁回收利用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钢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2009年,中国钢铁表观消费量达到创纪录的5.42亿吨,占全世界总消费量的48.3%;但同时,中国铁矿石资源较匮乏,已探明和开采的铁矿石品位也较低,因此需要加大铁矿石进口的依赖;在2009年,中国进口铁矿石达6.27亿吨。但是,进口铁矿石的价格在不断攀升,2005-2008年进口铁矿石综合长协价分别上涨71.5%、19%、9.5%和65%,四年增长了368.7%,凸显出铁矿石资源危机对中国经济效益的重大影响。因此,发展废钢铁资源回收成为中国钢铁工业必然趋势。


(2)影响中国废钢资源应用水平的因素分析


目前,中国废钢的社会回收总量较大,但大部分企业的回收处理能力很低,能够回收处理大宗废钢铁的大型企业较少,行业亟待整合。此外,多数企业的设备水平较低、加工技术落后、二次污染控制能力较差、夹杂物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3)中国废钢铁产业发展规划分析


2016年12月,中国废钢协会发布《废钢铁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要将废钢比从十二五时期的10%提高到20%;其中,转炉废钢比要达到15%,电炉钢比要恢复到十一五末期12%的水平,以逐步摆脱电炉转炉化。未来,随着政府对行业继续加大扶持,中国的废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将会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前景巨大。



第5章:中国非金属类再生资源运营现状与发展前景


5.1 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5.1.1 废塑料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2)废塑料回收量分析


随着中国塑料工业的发展,塑料制品产量不断增多,加之居民以及各行业对于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极大,为废塑料的回收提供丰富的来源。但是近几年,由于中国塑料行业受环保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因素影响,塑料产品订单向大中型企业转移,小规模尤其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数量明显下降,导致废塑料回收量有所下降。但得益于废塑料市场供不应求现状,废塑料回收量开始回升,废塑料价格也持续走高,2018年,中国废塑料回收量为1830万吨,同比上升8.1%;废塑料回收总值为1189.5亿元,同比增长10%。



5.3 中国废纸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5.3.1 废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1)废纸资源分析


废纸泛指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可循环再生的纸,具有广泛的再生产用途,主要类型包括高档纸、黄板纸、废纸箱、切边纸、打包纸、企业单位用纸、工程用纸、书刊报纸等。


(2)废纸回收量分析


2009至2018年,中国废纸回收总量年均增长率约为3.4%;2018年,中国废纸回收总量为4964万吨,同比减少6.07%。



(4)废纸价格走势分析


近年来,在需求市场不振以及进口原料管控的双重影响下,中国废纸价格波动较明显。2019年上半年,中国废纸价格整体呈震荡下行趋势。



5.5 中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5.5.1 生活垃圾产生量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中国城镇的生活垃圾产出规模逐年增长,给生活垃圾处理带来的较大的压力。在2017年,202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0194.4万吨,处置量20084.3万吨,处置率达99.5%。



在2017年,中国生活垃圾产量最大的是广东省地区,其次是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等地;其中,从城市等级来看,北京市生活垃圾产量最多,产生量为901.8万吨;其次是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产生量分别为899.5万吨、737.7万吨、604.0万吨和541.3万吨;排名前十的城市生活垃圾总产量为5685.8万吨,占202个城市总产量的28.2%。



5.5.2 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概况


(1)行业投资规模分析


“十三五”期间,中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预估2518.4亿元;其中,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投资1699.3亿元,收运转运体系建设投资257.8亿元,餐厨垃圾专项工程投资183.5亿元,存量整治工程投资241.4亿元,垃圾分类示范工程投资94.1亿元,监管体系建设投资42.3亿元。



(2)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分析


随着中国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压力越来越大,相应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及处理水平同时也在不断提升。2017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达21034.2万吨,而无害化处理率为97.7%。


28.png


第6章:中国再生资源行业“互联网+”模式策略建议


6.1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互联网+”模式战略背景


6.1.1 行业发展瓶颈分析


2017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的《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提出,到2020年,中国整体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要达到3万亿左右的目标。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再生资源产业步入发展的春天。然而,正处于发展初期的再生资源产业仍存在着回收体系无序、产品标准缺失、产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等多方面的阻力因素。


目前,中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散、乱、污”现象较为突出。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有的甚至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导致企业的污染治理水平较低。同时,行业中的企业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在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给大气、水、土壤环境造成损害。这些阻力因素不仅限制了再生资源的利用能力,反而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


另外,在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布局中,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无组织、无管理的小回收主体在整个回收行业中所占比重较大,企业前废物处理产业化程度和市场集中度较低,缺乏大规模的实力头部企业,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和集中管理。因此,目前再生资源行业亟需构建专业化、规范化的回收网络体系。


6.1.3 政策层面推动行业互联网+创新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解读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


积极发挥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6.2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互联网+”模式融合策略


6.2.2 实现互联网与循环利用的深度融合


渠道网络的布局是扩大回收规模的重要基础,因此,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平台化有助于加深互联网与循环利用的融合。互联网平台的构建,不仅可以帮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取到更多的用户信息,同时能够减少交易层级,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企业在行业中快速发展,并占领相当的市场份额。从“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的定位来看,是很典型的O2O(Online to Offline)落地应用,且是典型的逆向O2O,即从线下向线上拓展,将传统的业务进行信息化的改造,并以电子商务的模式在网络上实现。通过“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的推广应用,未来可以形成智慧城市再生资源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产品运营商两种商业模式。


(2)“互联网+再生资源”投融资分析


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再生资源”行业看好,资金不断涌入。其中,爱回收、闲豆回收、小黄狗、回收宝等企业都获得亿元以上的融资规模。


29.png


第7章:中国再生资源行业重点区域发展分析


7.1 广东省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7.1.1 广东省再生资源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根据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布的《广东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划(2010-2020)》,截至2009年,广东省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站点)约4万户,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有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近100家,从事再生资源拆解的个体户达10000多户,从业人员有140多万人。而在近年来,广东省各地企业自建的回收网络也在不断完善。


在2009年,广东省再生资源回收量超2000万吨(不包括从境外回收的再生资源),年回收总值为800亿元。其中,含铜、铝废料的回收量为120万吨,废钢铁450万吨,废塑料80万吨,废纸1140万吨,羽毛25万吨,废轮胎8万吨;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加工预处理量约1800万吨。总的来说,广东省早在2009年就已形成较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市场规模,不仅为基础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而且为全省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的资源消耗,对缓解环境压力作出重要贡献。


7.1.2 广东省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情况


(1)清远华清循环经济产业园


华清循环经济园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了哥岩水库东侧,规划4030亩,分期开发建设。一期工程占地750亩,投资总额为5.2亿元人民币,于2006年6月竣工并投入运营,接纳了一百多家废电线电缆、废五金拆解散户入园拆解作业,从业人员4000多人,园区拆解加工废铜、废钢铁、废铝、废塑料能力在每年60万吨左右。


二期规划900亩,建设铜材厂、铝材厂、废电器处理中心、固废处理中心、废钢铁分拣加工中心、废塑料研发中心、海关通关验货场和200个拆解厂房等。至2012年底全部建成投产,年实现年循环利用各类“城市矿产”资源80万吨,其中:废铜30万吨,废钢铁25万吨,废铝15万吨,废塑料及其它10万吨。


三期规划2380亩,建设500个拆解厂房、废钢铁分拣加工中心、废纸分拣加工中心、废旧灯管处理中心、废电池回收处理中心、有色金属商品交易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等。2015年底全部建成投产,实现年循环利用各类“城市矿产”资源120万吨,其中:废铜40万吨,废钢铁40万吨,废铝20万吨,废塑料及其它20万吨。


(2)广东肇庆亚洲金属资源再生金属工业基地分析


2007年,肇庆市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通过国家环保总局专家组的考核验收,是继宁波、天津、烟台之后国内第四家由国家环保总局验收的定点园区。基地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拆解加工150万吨的废旧五金类能力,有效缓解广东省有色金属资源短缺的矛盾。

该基地是按国家规范再生资源特殊行业的管理要求,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设的废旧金属资源再生加工“圈区管理”试点园区,项目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2007年10月,基地就已累计完成投资4.53亿元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首批入驻基地的12家企业进入投产阶段。


(3)肇庆市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园


肇庆市华南再生资源产业项目是经肇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立项,广东省环保厅批准建设的再生塑料综合利用项目,是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由广宁县政府与肇庆市福加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园区一期面积为1200亩,有企业30家,年加工利用进口再生塑料总量91.17万吨,达标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85亿元,年创税约1.5亿元,可解决劳动就业约5000人,成为广东省第一家圈区式管理的塑料再生加工示范园区。


7.1.3 广东省再生资源行业相关政策


2018年4月,广东省环保厅印发《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东全省的固体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体系,建立相对完善的固体废物监管体系,初步实现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监管,有效控制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具体指标为:到2020年,广东全省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到99%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全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95%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2018年8月广东省环保厅及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广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产业门类和工业企业众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任务繁重且紧迫,因此为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强化工业企业规范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管理,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而作出一系列指导意见。


第8章:中国再生资源行业重点企业经营个案分析


8.1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竞争分析


(1)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目前,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市场集中度较分散,主要以社会化个体回收渠道为主,规模以上的企业占少数,大多数为作坊式的、没有规范作业标准的散户。截至2016年末,中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数量约为10万多家,前百名企业的市占率为32%,前十名企业的市占率为27%。但近年来,随着再生资源行业趋向规范化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头部企业正加快发展,达到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能力较弱的小型企业或作坊正在面临淘汰,行业市场集中度将持续提高。



(2)地区竞争力分析


从地区分布来看,华东地区在再生资源行业中最具竞争优势;2017年,百强入榜企业中来自华东地区的占40%,经营规模占43.2%,回收量占66.13%;其次分别是华南、东北、华北、西南、华中、西北等地区。



(3)行业百强企业规模


2017年,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百强企业的销售总额增长至2392亿元,比2016年1593亿元增加50.2%;经营总量为15620万吨,同比增长两倍多;总产值为1531亿元,同比增加53.6%。目前,中国再生资源行业格局正在向集中化方向发展,头部企业整合进程加快。



8.2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8.2.1 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启迪桑德资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826,以下简称“启迪环境”),成立于1993年10月,并于1998年上市,是中国大型专业环保上市公司,长期致力于废物资源化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启迪环境除了加快布局市政环卫和固体废物处理业务之外,也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于市政环卫和再生资源产业,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等现代技术打造的“云环卫”智能平台,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相互整合,能够实施精准回收,抢占固废回收环节阵地的“易再生”网络平台,有效实施了固废全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产业闭环。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启迪环境业务集投资、研发、咨询、设计、建设、运营、制造、绿色金融于一体,形成了全环保产业链条,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固废处置业务、水务业务、环卫及垃圾分类业务、再生资源利用业务四大类。


固废处置业务:在运营的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总处理能力为15803吨/日,包括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处理能力11300吨/日和垃圾填埋项目处理能力3513吨/日等;同时,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和医疗危险废物项目处理能力分别为970吨/日和20吨/日。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固废处置总处理规模达45893吨/日(含在建)。


水务业务:截至2019年6月30日,启迪环境污水项目总处理规模为265.69万吨/日,供水项目总规模为88万吨/日。2019年9月27日,启迪环境中标英州海水道(城区段)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EPC+O项目由截污管网、暗渠净化、旁路湿地、水利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配套工程六部分组成,中标价格约为3.9亿元,建设期限暂定12个月,运营维护期为4年。


环卫及垃圾分类业务:启迪环境是全国首批践行“两网融合”即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之一。2019年上半年, 启迪环境在杭州、南昌、西安、蚌埠、天津等地区开展了垃圾分类业务,利用智能芯片、物联网称重、大数据平台等设备和技术,构建垃圾分类从前端溯源到后端处理的完整链条。环卫项目总数超过400个,现运营合同可达43.07亿元/年,项目分布全国26个省份,总服务面积超10亿平方米。环卫车辆制造板块2019年上半年共完成44款新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其中路面清洁产品18款、垃圾收运类产品26款、电动环卫车8款。


再生资源利用:2019年上半年,启迪环境共有3家子公司从事报废汽车拆解业务,拆解量超过6000台;11家子公司从事电废拆解业务,2019年1-6月拆解量为376.77万台。


(3)企业装备及技术水平


凭借宏厚的资金实力,启迪环境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投入优势。根据启迪环境的战略规划及业务布局,其主要的技术研发方向涉及固废处置工艺及设备、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电子废弃物回收与利用、新能源环卫车等。此外,启迪环境还通过与清华大学热能系合作推动了污泥全链条处置技术解决方案的实际运用。截至2018年末,启迪环境拥有的发明专利有107项,实用新型专利356项,外观设计专利17项,各类软件著作权50余项。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2018年,启迪环境实现营业收入109.9亿元,同比增长17.4%。因战略布局调整,启迪环境的主营业务由工程建设业务逐步向市场运营服务业务转型;其中,环卫服务业务的收入比重从2017年的19.1%增长至2018年30.6%,成为该企业收入最高的业务;其次,市政施工业务从2017年的33.8%下降至21.9%,成为企业的第二大业务;而再生资源处理业务及环卫装备业务再2018年则分别占比18.1%和19.2%。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启迪环境的优势有:自1993 年公司成立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实力;公司应对资金风险能力强,公司通过多年的积累,与银行间的合作关系较好,在银行的授信额度大,在遇到资金问题时,能够迅速的实现融资;启迪环境拥有多家污水处理厂,并且在固体废气物处理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经营垃圾处理项目,公司是环保业的优秀企业,在行业内知名度较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启迪环境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许多行业核心的专业技术;如:固废的处理技术和污泥治理技术以及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等;启迪环境营销能力较强,公司拥有科学系统的营销体系,公司的经营模式和内部管理已经较为成熟,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公司运营管理能力强,在水处理运营发展方面拥有科学合理的经营制度。


启迪环境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环保产品的特殊性,以及环保项目不同其他项目,项目进行投资的时期长,且在各个阶段都需要耗用大量的资源,公司的投资在短期内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收益,因此公司在经营中的账款收回能力不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的资金流动能力;此外,公司的融资手段较为单一,虽然和银行具有良好的银企关系,但是一旦融资额度不够时,如公司在开发新业务市场时,就会遭遇融资困境;第三,由于公司部分项目采取借款方式进行融集资金,因此具有较大的债务压力。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面对外部融资环境日趋严峻以及保行业资金成本不断攀升等挑战,启迪环境从2018年开始就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以协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稳定成长。例如,在2018年初,启迪环境申请非公开发行绿色公司债券及公开发行绿色公司债券,并于同年的11月份收到深交所的同意。


第9章:中国再生资源行业投融资前景预测分析


9.1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投融资现状


9.1.1 再生资源行业融资需求分析


近年来,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市场热度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尤其在2016年,再生资源处理行业进入投资高峰期,各路资本竞相涌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资本的高需求与差异性也加剧了再生资源行业内的并购重组。此外,由于再生资源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这一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其发展所需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除了维持正常的生产运营所需资金巨大之外,在新产品和新技术与新装备上所需资金方面的需求也比较大,由此催生了行业的融资需求。


未来,在政策大力扶持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前景继续看好,再生资源市场将持续加温。顺应规范化、市场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行业市场将会发生较明显的结构改变,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将通过市场拓展、业务整合、收购并购等方式以实现产业链和业务规模的扩张,以抢占市场占有率。因此再生资源行业对融资需求渐趋旺盛。


9.1.3 再生资源企业上市分析


近十几年来,再生资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比较优秀的企业通过上市来解决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而经过多年发展,部分企业也获得了比较明显增长以及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报告主要对再生资源概念股中表现较为突出的12家上市企业进行盘点。12家企业中,最早上市的是启迪环境,其次是山鹰纸业、豫光、贵研铂业等企业,而格林美、齐合环保、赣锋锂业等企业的上市时间则相对较晚。而目前营业业绩发展比较靠前的企业分别有玖龙纸业、山鹰纸业、豫光金铅、贵研铂业、格林美、齐合环保、启迪环境等。


标签: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