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科技前沿

架起科技到产业的桥梁——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十五年科研足迹

来源:光明日报 1195 2019-11-06

“如果用两个词来描述宁波材料所,那就是‘年轻’‘有为’。”日前,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建所15周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科技·创新·创业汇报会”上,所长黄政仁如是说。

黄政仁的底气来自这样一组数据:

引进海外人才250多人,博士学位占40%,平均年龄32.5岁,以新生代为核心组建了50多个创新团队;累计发表论文4460篇,申请专利3000余件;产生17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科研成果,涉及国防、经济、民生等方方面面;与70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通过科技成果转让,让企业年新增销售超过280亿元……

15年前,中科院材料所花落宁波,实现了浙江省内中科院系统研究所“零”的突破。15年间,宁波材料所在一片农田里起步,边规划建设边招人科研,架起了科技到产业的桥梁。如今,宁波材料所昂起头,在新材料的科研领域中攀登高峰;俯下身,坚持不懈将科学渗透到百姓生活中,书写着科研人上下求索的情怀与担当。

攀高峰:竞逐新材料制高点

在浙江省舟山市金塘岛、册子岛上,各有一座380米高的输电高塔,它们刷新了世界纪录——比法国埃菲尔铁塔还要高出50米。作为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的重要一部分,这两座高塔维持着最佳状态,为升级后的海岛电网提供可靠的“臂膀”。

高塔始终如新的秘密来自包裹塔身的那一层“盔甲”。这身“盔甲”轻便、防腐,由宁波材料所研发的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组成。在湿度、盐度较高的海岛环境中,这层涂料能够让铁塔保持结构不受破坏,延长杆塔寿命,让高塔轻松应对高盐雾、高湿热、强光照的挑战。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石墨烯是近十年来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材料。建所以来,宁波材料所积极布局石墨烯的研究。目前,材料所在石墨烯的研究上发展迅速,已走在世界前列。

石墨烯产业化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究及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设计制造技术……10月23日,“15周年典型科研成果”在本次汇报会上揭晓,宁波材料所用17项重大科研成果定义了15年的勇攀高峰的科研足迹。

“拿下科研制高点,少不了高层次人才的支撑。”黄政仁表示,近年来,宁波材料所不断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同时注重培养青年人才,在补齐人才引进与培养链上持续发力。截至2018年年底,宁波材料所拥有各类员工1048人,平均年龄34.3岁,其中海外引进人才近300人。

人才的聚集,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仅去年一年,宁波材料所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共达成横向人才科技合作项目134项,合同金额逾2亿元。实现5项技术成果落地;实现智能成型创新中心、磁性材料创新中心2个孵化平台项目落地。

走大路:发力科研成果产业化

最近,宁波材料所研究员许晓雄的名片上,又多了一个头衔——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一名拥有近20年锂电池研究经历的“老兵”,将更加安全、可靠的固态锂电池推广向市场,是他的心愿之一。如今名片上多出来的那个头衔,让他的产业化之梦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在宁波材料所,像许晓雄这样涉足产业化经营的研究员不胜枚举。宁波材料所原副所长王蔚国,带领该所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团队组建了宁波索福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产品销往全球上百家公司和科研院校;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刘兆平,先后创办了4家新材料公司,并持续参与运营和技术支撑工作。2017年,他又带领团队创建了浙江省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为石墨烯技术领域的创业创新者打造新型创新平台。

“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这是宁波材料所成立之初,两院院士路甬祥对宁波材料所寄予的厚望和定位。15年来,材料所始终秉持“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这一理念,立足产业发展,对接地方需求,不断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

通过与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与中小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与各级政府和企业建立“互访”制度等,宁波材料所编织了一张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三方合作的精密网络。此外,在重大科研成果转让后,材料所还会派科研人员进驻企业,全程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让研究成果真正在企业生根、开花、结果。

为了提升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2017年,宁波材料所修订并实施了新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突破在职创业模式,大幅度提高成果转化后给予团队的现金收益和股权奖励,让所内人才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大道越走越宽。这些年来,一项项重大成果从宁波材料所走向市场,科研成果高效转移转化,为宁波、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支撑。

接地气:精准服务百姓生活

贴着特殊膜的手机掉进深水坑里,用纸巾擦一擦还能继续用;本土培育的大尺寸金刚石晶体,为爱美的消费者们增添光彩;新房里的橱柜木材,用无毒的大豆胶拼接……打开宁波材料所“15周年典型科研成果”的名单,17项重大成果中,“接地气”的科研成果分量最重。

宁波材料所研究院朱锦教授是“大豆无醛胶产业化技术”的带头人,这项成果就是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一种生物基无醛胶粘剂。该胶粘剂不含甲醛、耐水性好,且生产加工工艺简单,制作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是一种真正的绿色、环保、健康胶粘剂。谈起做这项研究的初衷,朱锦说:“给百姓生活带来好的变化,就是我工作的动力。”

多年前,在参观一家胶合板企业时,朱锦发现车间工人在工作中饱受有害胶粘剂之苦。这些胶粘剂不仅呛鼻,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健康隐患。在所里的支持下,朱锦通过材料和工艺创新研发出了大豆无醛胶技术,打破了木工行业使用甲醛胶粘剂的“潜规则”。目前,大豆胶粘剂已在地板行业中获广泛应用,成为老百姓新房装修的首选胶粘剂。下游产品已实现经济效益近20亿元,新增利税超过3亿元。而朱锦教授这一系列研究也获得了发明专利35项,夺得“201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科技有温度,创新接地气。在宁波材料所,创新科技正与服务民生精准对接,从大豆无醛胶到肿瘤诊治纳米探针生物材料研究,从大尺寸高品质CVD单晶金刚石制备技术到新能源汽车车身新材料技术,每一朵科技之花都不“高冷”。

这些科研成果,宁波材料所科技委主任薛群基院士如数家珍。在他眼里,宁波材料所就如同自己的孩子考了高分一般,开心之余又不忘鞭策。“我希望年轻的宁波材料所,从15岁的少年成为青年以后,更加奋发有为,产生更多的成果,为国家的科学技术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他真切地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