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科技前沿

美科学家提出制备石墨烯基双框架储锂负极材料新策略

来源:科技导报 1455 2019-09-21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余桂华团队提出一种双网络凝胶还原策略,将框架结构合金负极材料与三维石墨烯相结合,形成物理交联与化学键合一体化的双框架材料,该石墨烯基双框架材料也因此表现出快速且稳定的储锂行为。相关成果以“Chemically Binding Scaffolded Anodes with 3D Graphene Architectures Realizing Fast and Stable Lithium Storage”为题发表在Research期刊上(Research, 2019, 8393085, DOI: 10.34133/2019/8393085)。


研究背景


三维石墨烯正逐渐成为一种理想的复合介质用于提升电化学活性材料的储能和电催化性能。然而,在储锂应用上,复合物中的负极材料多以相互游离的纳米颗粒形式存在且仅仅物理依附于石墨烯表面,因而容易从石墨烯脱落、团聚进而导致容量衰减。


研究进展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余桂华团队提出一种双网络凝胶还原策略,制备出物理交联且化学键合的一体化石墨烯基双框架材料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以锡基合金负极材料为例,首先构建出由氧化石墨烯凝胶和氰基桥联(Sn–N≡C–Ni)配位聚合物凝胶(锡镍氰胶)组成的一体化双网络凝胶,进一步还原该凝胶可制得由Sn–Ni合金框架和三维石墨烯相互交织的Sn–Ni/G双框架材料(图1)。


图1  Sn–Ni/G双框架材料的合成示意图


其中,Sn–Ni合金框架与三维石墨烯高度均匀分布,且无定形合金表面氧化物组分有利于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Sn–O–C键,进一步增强储能应用中的协同作用(图2)。


图2  Sn–Ni/G双框架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表征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双框架结构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混合离子传输通道,同时,界面Sn–O–C键进一步稳定结构并加速电荷传输,因此,该Sn–Ni/G双框架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特性(图3)。在0.1 A/g的充放电速率下经过200次循环,其可逆比容量高达701 mAh/g;在1 A/g的大速率下,其平均比容量仍高达497 mAh/g。


图3 Sn–Ni/G双框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