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频繁更换阳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能节约成本,一项替代铝冶炼过程中碳素阳极的新工艺正由全球知名的矿业公司力拓集团牵头进行中试。
力拓首席执行官夏杰思日前在北京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从2018年开始,公司联合美国苹果公司和美国铝业公司针对铝冶炼过程中使用的阳极开展技术攻关,利用陶瓷材料替代碳素,以减少阳极的更换频率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据他介绍,这个被称为“无碳电解铝技术”的研发项目,是力拓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所采取措施中的一项。“现在广泛使用的阳极在电解的过程中会排放出二氧化碳,我们合作研发的这个技术,致力于进一步开发温室气体直接排放为零的电解铝工艺技术。就是希望把碳阳极改成陶瓷做的阳极,这样它在电解的过程中就不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如果这个技术可以商用的话,将是这个商业的一个重大的突破”夏杰思说:“目前这项技术在实验室里是可行的,我们也在加拿大魁北克开始建造一个中试车间,去实验它是否有商业化的可行性。”
据介绍,这项技术除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之外,也能节约成本。相较于频繁更换的碳素阳极,陶瓷阳极的使用时间更长,可以减少浪费,节约成本。事实上,这项技术早在几年前就在实验室取得成功。“我们正在中试车间测试这一技术的稳定性,该技术离最后成熟还需要三到五年时间。”夏杰思告诉记者。
据他透露,这项技术最终是由力拓和美铝共同拥有还是向市场中其他竞争者出售,尚未可知。“我们对这项技术非常有信心和乐观的,我们觉得它会成功,我们正尽力地去解决。”夏杰思表示。
用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力拓是认真的。夏杰思日前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判断到大宗商品市场的前景,从经营目标到发展战略,他思路清晰,言简意赅。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着百年矿业开发历史的力拓,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和对环境的责任担当。除了深耕矿业,它还在利用再生和清洁能源上不遗余力,以此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力拓在加拿大戴维克的钻石矿使用风电,在澳大利亚的安朗铝土矿项目利用太阳能。更多可再生新能源的使用,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也为减排贡献力量。力拓还致力于自动化领域的研发应用,越来越多的矿山用上了无人自动卡车和无人自动火车。2018年,单列长达2.4公里的无人驾驶火车运载着铁矿石,首次完成了从西澳皮尔巴拉的矿山到兰伯特角港口的行程。2018年底,自动火车项目已得到全面实施。目前,火车已在无人驾驶模式下行驶了超过160万公里。
“现在气候变化是世界上的一个最主要的难题,我们正在做很多的工作去攻克这个难题。”夏杰思是这样说的,力拓是这样做的。
天道酬勤。2018年,力拓业绩亮眼。“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达118亿美元,截至2018年底,资产负债表再次表现强劲,净负债减少41亿美元至净现金3亿美元。给股东的现金回报达到了135亿美元,成为力拓146年历史里面最多的一次现金回报。从2016年到2018年的3年时间,力拓给股东的现金回报达到了290亿美元。”夏杰思说。
“市场对我们充满信心,我们现在的股价水平应该是过去10年里面最高的。我们‘价值高于产量’的战略,正在非常有效地执行中。”夏杰思自豪地表示:“我们的资产都是世界级的资产,我可以给大家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就是我们在西澳的铁矿资产,每一年的利润率都可以达到50%;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在加拿大的电解铝的资产,它的成本曲线是在世界上的前25%的水平。”
中国市场一直是力拓最为重要的市场。从1973年开始,力拓已经向中国供应超过25亿吨铁矿石。“公司的一些标志性的增长项目,包括位于澳大利亚的安朗铝土矿项目,位于蒙古国的奥尤陶勒盖铜金矿项目,以及位于西澳皮尔巴拉一系列新的投资,其实都是为了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去投资的。”夏杰思说。
除了供应优质的矿产资源,力拓也对经营进行调整,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包括商品和服务。据介绍,过去的10年时间,力拓在中国的采购额超过100亿美元,2018年的采购额是13亿美元。
未雨绸缪,才能赢得先机。据夏杰思透露,力拓内部启动了一个4.0计划,在这个计划里,力拓从其全球公司中挑选出6位年轻的未来领袖,专门对公司未来10年、15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将会面对的外部环境以及未来发展定位给出答案。
“在30年前,或者更早的100年前的时候,我们和中国的关系大部分还是在贸易层面,但是今天我们再看这样一种合作关系的时候,我们在中国采购,同时与像清华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合作,共同解决全球范围内的问题。未来5年、10年、15年,我们与中国的合作一定会是更加战略性层面的一种合作,包括创新、研发等等方面的合作。”夏杰思信心满满地表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