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在线讯 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世界增加了超过260GW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比2019年增长了近50%。根据《2021年可再生能源统计》年报显示,可再生能源在所有新发电装机容量中的份额已连续两年大幅上升。去年增加的所有新增发电产能中,80%以上是新能源,光伏和风能更是占新增新能源的91%。
供需错配,产业链或有望重塑
未来硅片环节承担降价压力,硅料和电池的盈利则有望迎来修复。
光伏产业最核心的发展路径,关键在于用光电转换效率更高的光伏电池,提供更便宜的电能。整个产业链从上游硅片设计、电池组装到光伏组件、直至下游电站装机,都在找寻“降本增效”的发展之路。
事实上,光伏设备的光电转换效率在特定环境下其实已经可以做到极高水平,可以超过40%,是当前主流光伏电池的两倍以上。但成本极高,仅能应用在特种环境下的某些不计成本的场景中,还不具备大规模民用和商用的要求。
从产业链来看,成本要从源头追溯。自2021年开年以来,硅片原材料硅料一直在涨价,年初,以国内单晶复投料为例,成交均价为87.6元/kg;而到了6月下旬,价格已经上涨130元/kg,硅料价格经过4月以后的大幅度上涨,均价基本稳定在210元/kg附近。
从2020年开始,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就开始不断扩产,可以理解为下游需求量大于当前硅料供给,导致硅料价格不断水涨船高。
但是光伏产业链的终端发电装机并网需求并不高。
主要导致硅料涨价的原因在于供需错配,硅料价格的增长传导至硅片,硅片研发制造的寡头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也随即宣布扩产,双方单晶硅片产能均将超过110亿。然而在上游利润盆满钵满的同时,虽然终端光伏发电的发展潜力非常大,但是却并不急于扩大装机量,因此这样上游涨价,下游不买账的情况,就逐渐挤压了中游光伏电池和组件的利润空间,造成了极不平衡的产业链结构。
国内在2021年将正式进入“十四五”规划年,在“碳中和”、“碳交易”的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清洁化将成为推动光伏继续高速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光伏发电的机遇和潜力不言而喻。
从光伏产业链来看,长期以降本增效为目标的情况下,由于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盈利情况参差不齐,因此产业链有望得到重塑,整体向合理化发展。其中,光伏电池和组件企业的利润最薄,有动力向上游逐渐延伸,形成一体化企业,把更多利润留在体内;盈利最好的硅片环节,可能会分担更大的降价压力,而硅料和电池的盈利则有望迎来修复。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
上一篇: 巨头停止开采供应紧缺 锆英砂价格暴涨
下一篇: 实现“双碳”目标 麻类产业大有可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