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行业动态

新能源汽车芯片国产化迎“窗口期”

来源:中国能源报 2204 2021-09-22

  颗粒在线讯:芯片短缺是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近日召开的泰达国际论坛上,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竺延风坦言,芯片问题需要工信部运筹帷幄和集中调度,解决车企的燃眉之急。他开玩笑地称:“现在几乎所有车企的老总都‘蹲’在上海,逼得博世中国的执行副总裁徐大全要‘跳楼’了。有的车企在背后推他往下跳,有的车企在楼下要接住他。”

  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的保供压力尚且如此,行业芯片短缺现况由此可见。

  受缺芯影响  预计今年全球汽车产量减少20%

  8月中旬,徐大全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配图为“相约跳楼”的说明,称某半导体芯片供应商马来西亚Muar工厂因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被当地政府关闭部分生产线,博世ESP/IPB、VCU、TCU等主流汽车芯片将受直接影响,预计8月后基本处于断供状态。

  难以保障供应的不只博世。据了解,马来西亚是全球半导体产品第七大出口国,占据全球半导体包装和测试市场13%的份额,行业头部企业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等超过50家半导体工厂在当地的生产线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国外车企也开始大规模停产,各国都在施压,要求马来西亚企业恢复生产、保障供应。”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原诚寅向记者坦言,下半年是车市传统旺季,随着芯片需求进一步增加,供应压力很大。

  近日有消息爆出,因关键芯片短缺,特斯拉中国工厂的部分生产线停产;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车企宣布,暂停多家北美工厂作业。“从‘芯片荒’范围来看,这次危机不仅局限于国内,海外市场也出现了‘卡脖子’情况。”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员曹广平称。

  竺延风指出:“想在年内转变(芯片短缺态势),有一定困难。”从全球范围来看,受芯片短缺影响,预计今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减少20%左右。

  “远水难解近渴”  汽车芯片制造周期长达3-4年

  为应对芯片短缺困境,不少车企尝试产品替代方案:用后装市场芯片替代前装市场芯片;选用工业芯片;减少选装件,降低芯片使用量。

  “这些措施都是临时性的,车规级芯片要求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原诚寅指出,芯片是一个重资产行业,此前相关企业都是全球化布局,如设计可能在欧洲、材料在日本、制造在中国台湾,而疫情导致全球流通困难,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影响整个产业链,“大家都觉得规划很充足,没想到会因一时冲击对整个产业链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曹广平认为,目前汽车行业在域控制器、车机芯片、显示芯片、传感器芯片等方面的缺货情况相对严重,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尺寸功率器件芯片因制造工艺不同,供应情况相对较好。

  在需求刺激下,去年以来相关企业积极寻求扩产。“不是说企业做出一款产品就安全可靠、可以投入使用。”原诚寅指出,芯片研发制造的产业链长、步骤繁琐,从产品设计、检测认证到与车辆匹配,需要积累大量数据,整个流程需要3-4年,“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为困难的是,我国芯片制造还存在“卡脖子”难题。原诚寅进一步表示,芯片通信IP、光刻机、软件程序代码等还依赖于国外产品和技术,检测认证也沿用欧美国家的方式,国内还没有真正成型的标准体系。整体来看,芯片设计制造、关键装备和软件的自主能力还很薄弱。

  明年中旬或得到缓解  国内芯片企业蓄势待发

  针对车企面临的困难,9月3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公告》便企服务临时措施的通知”透露,降低企业因芯片短缺导致的新产品申报难度,主要实施两项便企服务,一是容缺受理、先办后补;二是压缩审核时间、增加发布频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也发文称,将持续关注芯片市场价格秩序,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在政策助力下,芯片短缺问题何时能得到解决?原诚寅认为,基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扩产行动落地,乐观估计芯片短缺问题将在明年中旬得到缓解,“当前我国芯片产业已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如MCU(微控制)领域有海思,AI芯片有地平线,安全芯片有华大,功率芯片有比亚迪;晶圆制造有中芯国际。未来10年,国产芯片会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生态。”

  “换成国产芯片,产业链是安全的。”原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我国正面临一个建设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包括设计、生产、分装、检测等全流程的芯片基地的机遇。    

  考虑到芯片短缺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原诚寅指出,车企不要固守传统的甲方观念,而要放开与国内集成电路商的合作,与芯片产业跨界融合,形成创新联合体,“我国芯片企业也不要保守或自卑,积极把握住发展‘窗口期’。”

  此外,曹广平也建议,车企研发新车型时,要尽量采用通用型芯片或有备份技术的方案,建立芯片双供应渠道,各项功能配置、车型排布也要考虑芯片短缺情况。从长期来看,我国应以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发展为契机,推动国产芯片研发、制造业升级,努力打牢芯片行业基础,弥补关键技术短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