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行业动态

清洁能源大咖热议“双碳”进程产业机会:万亿元市场要顺“势”而为 多技术融合将成主旋律

来源:证券日报 1080 2021-09-26

    颗粒在线讯:9月23日,由《证券日报》主办的“2021中国清洁能源科技资本峰会”在京召开,在以“碳中和征程中的清洁能源投资机遇”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中航证券研究所所长邹润芳、晋能科技总经理杨立友、中节能风力发电纪委书记陶银海、华为数字能源中国区副总裁胡春池、江苏天合储能总经理韩亚西齐聚一堂,从资本市场,光伏、风电、氢能等产业角度出发,就清洁能源发展趋势、科技创新等展开深入讨论,聚焦度电成本控制、技术迭代等,全面解读了该行业的发展现状。

    技术是产业发展“领头羊”

    市场应如何认识清洁能源产业?胡春池以半导体产业为例介绍,“2019年中国半导体投资大约为300亿元,2020年达到了1300亿元。这说明随着国家战略转移,在投资方面也会大幅度提升。而投资大幅提升,也促使半导体技术实现了加速进步。”

    反观清洁能源,胡春池认为,在政策和资本的带动下,产业有两个明显的变化,即技术加速实现进步,规模化也带来了成本优势。

    邹润芳表示,光伏、风电等目前正乘势发展,首先,这是“双碳”和能源重要的方向;同时也是中国制造业极具全球竞争力的“名片”。而若要把产业再向前推动,“业界则应主要从两个角度考虑问题,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推动产业发展靠什么?资本只是助力,真正起到关键推动作用的,其实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杨立友认为,在“双碳”背景下,在资本的推动下,光伏发电的成本仍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

    技术迭代的进程,就如同跑马拉松一样,不跑到最后,就看不出谁的后劲大,暂时跑在前面的不一定能最后胜出。“以光伏行业为例,发展最重要的指标是光电转换效率,从这个维度看,下一代技术可能是异质结和TOPCon,这两个技术都有明显的效率提升,但未来还要看这两项技术的成本优势。”杨立友并不认可并存之说,“并存阶段会非常短,最后要看哪项技术对度电成本降低有贡献,即使这个贡献并不是那么明显。”

    细分领域发展“天花板”尚远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各大巨头在储能领域的投入很大,市场视其为下一个万亿元级风口。但邹润芳也前瞻性地提出疑问:在技术迭代时间缩短,成本快速下降的背景下,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即产业发展距离“天花板”还有多远?

    陶银海介绍,“风电行业的“天花板”在未来10年、20年内还看不到,因为目前有很多风资源非常好的区域,却还不具备开发条件,比如送出条件或者就地消纳能力。‘双碳’目标下,风电未来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

    关于成本控制,韩亚西介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光伏系统成本在按每年8%的速度下降,尤其近5年来,系统成本已下降了一半。而在储能领域,“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规模化发展,其成本也有望达到每年5%至6%的降幅”。

    多技术融合发展是共识

    在数字能源领域,华为公司有超过十年以上的投入。“双碳”目标下,华为公司考虑的是,“如何加大投入,利用技术优势,为碳达峰、碳中和做一些事情”,胡春池介绍,华为过往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每年都超过10%,最近几年则超过了15%,面对能源行业,华为所做的就是把传统的ICT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相结合,从发电到用电、配电,都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应用。

    以华为在光伏行业的发展为例,胡春池介绍,公司开发的智能光伏解决方案,大幅提高了发电效率,较行业平均发电率高出3%;而通过5G技术应用,也促使光伏运维成本下降30%;在用电侧,利用AI技术跟传统技术相结合,对数据中心进行了重构,建设周期从2年左右缩短为6个月左右,通过温控技术和AI技术的结合,更是使数据中心节能从8%提高到了15%。

    韩亚西认为,清洁能源的成长,最关键还是看经济性。而经济性取决于消纳,新型储能就是要解决本地化消纳。此外,通过特高压送出的电也要通过储能把送出利用率提高,只有光伏和风力发出来的电被消纳了,才能达到经济性最高。“光优已经进入平价时代,接下来10年,储能要把光伏走过的路重走一遍。‘十四五’期间,行业的目标是要实现光储一体化、风储一体化的平价。”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