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科技前沿

微塑料促进共存污染物形态转化研究获进展

来源:南京土壤研究所 1957 2021-10-29

  颗粒在线讯:微塑料(MPs)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可作为污染物的载体影响污染物的环境效应,而目前关于MPs对污染物化学形态的影响尚不清楚。正确认识MPs介导污染物形态转化,将为准确评估MPs复合污染物毒性效应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军课题组运用沙培和自然水体实验,发现天然环境中聚苯乙烯(PS)在自然光照射条件下可还原Ag(I)生成Ag(0)-NPs。科研人员在纯化学体系中剖析了PS介导Ag(0)-NPs天然生成的动力学过程及分子机制。PS还原Ag(I)符合近一级反应动力学的过程(反应速率常数2.3-6.1×10-3 h-1);基于EPR、ATR-FTIR及XPS等分析手段,从分子水平揭示该反应机理,即PS在光诱导下表面生成羰基官能团,促进Ag(I)还原。研究人员估算,每天约有18.1-39.4 MT具有还原潜能的MPs进入海洋环境。该结果证实了老化的MPs可改变金属的形态,为探究MPs影响污染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效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并对当前MPs的环境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体系提供了新视角。

  相关研究成果作为正封面文章,以Weathered microplastics induce silver nanoparticle formation为题,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DOI:10.1021/acs.estlett.1c00766)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支持。

微塑料促进共存污染物形态转化研究获进展

微塑料促进共存污染物形态转化研究获进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