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科技前沿

地化所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成矿流体研究取得进展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1679 2021-11-08

  颗粒在线讯: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是重要的稀土矿床类型,贡献了世界稀土一半以上的资源总量。研究表明,富含稀土元素以及H2O、CO2、F、Cl、S等挥发分的碳酸质岩浆通过持续的分异演化以及后续的富稀土流体出溶,是导致这类矿床形成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稀土元素在岩浆热液流体中高效迁移、沉淀对成矿至关重要,且主要受控于流体的性质(成分、温度等)。因此,定量确定成矿流体性质对理解该类矿床稀土成矿机制有重要意义。相比于其他岩浆-热液矿床成矿流体较为简单的H2O-(CO2)-NaCl体系,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流体除Cl-外,还含有大量SO42-、CO32-、PO43- 等离子,体系较为复杂。通过显微测温观察、传统的压碎(爆破)-萃取法以及单个包裹体LA-ICP-MS定性分析等手段,科研人员推断该类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为富硫酸盐体系。但相关研究对成矿流体中各组分普遍缺乏定量的限制(如硫酸盐矿物的含量、种类等),且大多仅针对成矿中后期的流体包裹体,对早期成矿流体性质仍缺乏系统约束,制约了对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过程的完整把握。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室博士后张伟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对冕宁-德昌稀土矿带大路槽稀土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萤石、石英以及氟碳铈矿中流体包裹体开展了系统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高精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并对早期富子晶的流体包裹体开展详细的拉曼扫面分析。 

  该研究确定大路槽稀土矿床成矿过程可以分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三个阶段。其中,成矿前阶段主要发育含子晶高盐度包裹体和富CO2包裹体(Fig. 1a-f),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459->600 ℃ 和470-538 ℃。成矿阶段发育含子晶高盐度包裹体、富CO2包裹体以及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Fig. 1g-h),其中含子晶高盐度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7-320 ℃、富CO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0-285 ℃,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6-327 ℃。成矿后阶段包裹体类型与成矿阶段一致(Fig. 1i),含子晶高盐度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2-307 ℃、富CO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5-280 ℃,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1-315 ℃。

  该研究定量确定不同阶段流体组分及变化特点。拉曼扫面分析结果表明,成矿前流体包裹体中子晶以硫酸盐为主(92.3%),包括无水芒硝、钾芒硝、重晶石等,并含有少量的碳酸盐(4.4%)和NaCl(3.1%)。在包裹体升温过程中,子矿物消失温度明显低于气泡消失温度,包裹体最终均一至液相,形成富硫酸盐的流体。此外,拉曼光谱分析在晚期富液相水溶液流体包裹体中也检测到硫酸根离子,进一步说明硫酸盐是大路槽稀土矿床成矿流体中的主要盐类。这些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成矿流体中主要与SO42-形成络合物进行搬运,并伴随了整个稀土成矿过程。 

  该研究确定降温是导致大路槽稀土矿床中稀土元素沉淀的主控因素。流体中稀土元素的沉淀是通过破坏稀土-硫酸盐络合物的稳定性而达成,通常受控于流体压力、温度、pH值或体系化学组成的变化等。成矿前阶段演化至成矿阶段的温度明显降低,是促进该矿床稀土沉淀的主要因素,这可能与流体中稀土-硫酸盐络合物的溶解度显著降低有关。而其它可能的机制如流体混合抑或水-岩反应等导致的相关参数变化,对大路槽稀土矿床中稀土沉淀的影响较小。 

  相关成果发表在矿床学期刊Mineralium Deposita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联合资助。 

大路槽稀土矿床中不同类型流体包裹体照片

大路槽稀土矿床中不同类型流体包裹体照片

含子晶高盐度流体包裹体扫面分析

含子晶高盐度流体包裹体扫面分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