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在线讯:据农业农村部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系统显示,2020年,广西南宁市秸秆产生量约401余万吨,秸秆可收集量超过350万吨;连续两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以上,完成了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超过85%的要求,处于全区前列。“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抓顶层设计、抓关键农时、抓重点产业、抓技术措施,总结出‘宾阳模式’和‘横州模式’并加以推广,在全市初步建成秸秆收储运和加工体系。”11月17日,在南宁市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在抓顶层设计,实现政策引领方面,一是制度保障,二是机制创新,三是资金扶持。”该负责人介绍,市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分别下发文件,全面建立市、县二级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农业农村与生态环境部门进行年度联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补助经费相挂钩,促进地方作为;推动现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由生产功能向生态功能转变,通过综合施策、强化管理、试点先行、以用促禁和整市推进,构建形成稻谷目标价格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挂钩的“三合一”的“奖补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2020至2021年,全市运用中央和自治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2146万元,分别在全市6个县(区)建设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市本级财政安排预算2000多万元对秸秆收贮运和加工环节补助,各县区、开发区财政资金计划投入2040万元以上用于秸秆综合利用。
据悉,南宁全市耕地常年播种面积约1330万亩,以水稻、甘蔗和玉米为主,地形复杂、地块较小、常年气温较高,该市紧紧抓住7月、10月这两个关键农时,夏抓还田利用,秋抓离田收储,探索和运用不同种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运体系。
同时,抓模式推广,实现整市推进。在全市大力推广宾阳县“农业部门牵头、基层政府推动、农企大户带头、普通农户参与”的各方参与模式和横州市“自然村有堆放点、行政村有收储站、乡镇有收储中心、县有规模化利用企业”的层级收储模式,两地水稻、甜玉米秸秆分别实现全域全量利用。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规模适度、产业融合的秸秆循环利用模式,全市收储运和加工体系也初步建成。目前,全市拥有秸秆收购加工企业超过80家,饲料化代表企业年收购加工秸秆10万吨以上,燃料化代表企业年收购加工秸秆5万吨以上。
此外,引导、鼓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收储利用格局。“水稻主产区以早稻秸秆腐熟还田培肥、晚稻秸秆离田利用为主,玉米主产区重点培育发展秸秆饲料、秸秆基料等产业,针对养殖业较发达的县(区),重点发展秸秆饲料化利用和养殖垫料利用,推行秸秆订单收购模式,打造秸秆转化增值的畜牧大产业。”该人士说,全市均衡发展五化利用,以秸秆直燃发电,再通过加工燃烧废弃物成为有机肥,实现秸秆综合化利用。2020年,全市以农作物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栽培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米,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达14亿元以上。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