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在线讯:11月8日,科林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科林”)发布公告称,为推进代建的山东菏泽2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和西藏山南隆子县20万千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的出售事宜,该公司拟通过签署《债务豁免承诺函》对上述电站产权方豁免部分债务。
*ST科林所属行业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前主要进行地面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近期出售多个EPC光伏电站。
*ST科林并非孤例。今年以来,协鑫新能源、东方日升、晶科科技、亚玛顿、苏美达等光伏上市企业均发布过出售光伏电站资产的公告,光伏电站资产交易市场持续火热。为了加快资金回笼,不少光伏企业的经营方式也从投资—开发—建设—持有—运营,转变为投运后转让。
最活跃——交易数量超800笔
11月初,江山控股称,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拟出售其持有的7个光伏项目的全部股权,合计金额约2.42亿元。2020年至今,江山控股已经出售了12个光伏项目,合计容量超30万千瓦。若上述交易顺利完成,江山控股持有的光伏项目数量将降至17个,合计容量约53万千瓦。
10月底,东方日升也对外披露,公司全资公司Merredin Solar Farm Nominee Pty Ltd.拟将其持有的澳洲Merredin Solar Farm 13.2万千瓦光伏电站转让,交易价约8.72亿元。这是东方日升今年第二次公开转让光伏电站资产。上半年,该公司将持有的宁海新电、五莲京科、铜鼓铜升合计13.5万千瓦的光伏电站资产进行了转让。
东方日升在第三季度财报中表示,截至9月末,该公司其他应收款与2020年度期末相比增长110.19%,主要是因为出售光伏电站形成的应收股权转让款及应收电站项目公司往来款增加所致。
有统计显示,2006—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我国披露的新能源电站资产交易数量超800笔,总规模达到458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资产交易数量超600笔,合计容量超2880万千瓦。目前,光伏电站资产交易是可再生能源电站资产交易中最活跃的类型。
新思路——转变原有开发模式
在出售光伏电站资产的企业看来,回笼资金是出售光伏电站资产的主要目的。
*ST科林表示,受光伏发电行业提质增效、补贴下降等市场形势变化,平价上网相关政策压力的影响,以及自身资金流动性紧张等多种因素叠加,面临较大债务压力。为尽快解决上述问题,希望抓住现阶段光伏电站转让及出售热潮的契机,继续推进代建光伏电站的处置工作,加快回笼资金,解决因代建EPC光伏电站建设运营产生的相关诉讼事项、解除公司大额担保义务。
晶澳科技也指出,该公司持有的光伏电站资产有带补贴电站,补贴资金收回时间较长。出售既有补贴光伏电站资产,相当于提前回收拖欠的补贴资金,可以整体改善公司电站业务的现金流状况。除此以外,可以将资金用于开发建设平价电站,使资产运营更加高效,符合开发、持有、转让的业务模式。
东方日升称,目前在电站环节,按照“适当持有、滚动开发”的总体发展思路,希望与电站意向收购方积极探讨电站处置多样化方式。出售光伏电站资产有利于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有助于回收光伏电站建设资金,回笼资金后,能够继续用于新的光伏电站建设,提高在全球光伏电站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及影响力。
一位参与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的专家告诉记者,随着光伏发电平价时代的到来,光伏企业将改变此前的发展模式,不再以电站持有规模论英雄,而是通过开发平价光伏电站,带动组件销售,建成并网后转让,同时负责运维,实现“一石多鸟”。
新格局——联手央国企共谋发展
光伏电站买方多为资金实力雄厚的央企国企,包括国家电投、中核集团、三峡集团、华能集团、国投电力等。
普华永道等多家行业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未来,普通地面光伏电站行业规模化整合趋势明显,集中度将越来越高。这是由于集中式光伏项目规模通常较大,从项目申请、建设开工到运营退出,生命周期跨度大。除了要求较高的专业运营能力外,也十分看重融资能力,一些投资运营方在项目现金流上将面临压力。
在我国,虽然民营企业率先进入光伏市场,技术优势明显,项目开发经验丰富,但也面临融资成本较高,资金实力不足的问题。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大唐集团、中国石油、中国华电等纷纷发布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推进光伏产业的发展,这为民企和央国企的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
“在光伏电站交易市场持续繁荣的情况下,民企、央国企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民企提供有竞争力的组件产品,开发、建设光伏电站,而央国企在资金和管理上提供支持,促进光伏新增装机提升,助推产业成熟发展。”上述专家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