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行业动态

钛白粉价格明年继续涨 或成化工市场最大赢家?

来源:证券日报 1086 2021-12-16

    颗粒在线讯:在国内市场需求处于传统淡季之时,钛白粉企业依旧任性地发布涨价函,调涨明年年初钛白粉价格。12月13日,龙佰集团率先打响涨价第一枪,12月14日至15日,中核钛白、惠云钛业、钛海科技、西陇化工、安纳达等钛白粉企业跟着上调钛白粉销售价格。

    今年以来,钛白粉企业多次调涨市场价格,赚得盆满钵满。同时,依靠着生产磷酸铁锂的天然优势,多家企业进军磷酸铁锂市场。在价格持续上涨、企业业绩增长、扎堆“涉锂”等消息的带动下,A股钛白粉市场板块也迎来爆发,钛白粉一跃成为化工市场最大的赢家。

    淡季之下涨价函纷至沓来的因素到底有哪些?价格未来走势如何?今年钛白粉涨了几轮?哪些钛白粉上市公司业绩与股价跟着水涨船高?

    外需+供应商涨价致企业提价

    从企业发出的涨价函来看,龙佰集团、中核钛白、惠云钛业、钛海科技、西陇化工、安纳达涨价幅度相同,均为国内客户销售价格上调1000元/吨,国际客户出口价格上调150美元/吨。其中只有钛海科技和西陇化工涨幅于12月14日和15日执行,其余四家执行日期均为2022年1月1日。

    卓创资讯钛白粉行业分析师田晓雨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市场需求仍相对疲弱,支撑企业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外需增长相对乐观。”

    今年前10个月,钛白粉累计出口量连续7个月呈现同比上涨趋势。10月份出口均价为2918.01美元/吨。前三大贸易伙伴中,印度、韩国、巴西合计贸易量为3.79万吨,较9月份增长20.70%,均价为2893.11美元/吨,较9月份上涨2.43%,趋势上表现为量价齐升。

    据卓创资讯了解,11月中上旬以来国内不少大厂通过灵活调整FOB价格加大了出口力度,获得了显著的外贸在手订单支撑,有的大厂出口已排单至2月份。

    国外主流供应商涨价也是带动国内企业提价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外主流供应商已经完成了明年一季度的宣涨动作,从国内外市场价格的联动性角度来看,国内头部厂商发函跟涨也是不难理解的。”田晓雨向记者表示。

    据悉,截至目前,科慕、特诺、泛能拓、康诺斯等国外钛企宣布,从2022年1月1日起钛白粉价格上调。上调幅度分别是300美元/吨、350美元/吨、350美元/吨和400美元/吨。

    此外,目前各生产商现货库存也不高。田晓雨表示,国内生产端仍存在大厂装置的检修轮休计划,故生产环节开工率或维持在80%以内的水平,减缓了金红石型环节库存增长的速度。

    颜钛钛行业分析师杨逊也表示,“目前,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生产商开工率不高,且12月份均有限产、停产检修计划,实际产量或减少50%。”

    谈及后期走势,田晓雨告诉记者,“春节前后,钛白粉市场价格依旧存在涨价预期,主要是2月份至3月份出口方面有较强的支撑预期。但需要注意的是,内需的不温不火不会为涨价提供太多动力,所以像此次的千元涨幅在国内全部落实下来难度比较大。”

    年内已多次提价

    根据卓创资讯统计,2021年硫酸法金红石型钛白粉均价自年初16300元/吨涨至最高点20525元/吨,涨幅为25.9%。

    从企业来看,今年以来,中核钛白已8次上调产品价格,其中国内售价累计上涨7200元/吨,国外售价累计上涨1180美元/吨。除中核钛白外,惠云钛业也在年内8次上调产品价格,而龙佰集团年内则已上调10次。

    价格多次调涨带动企业业绩实现增长。龙佰集团此前披露的2021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1年净利润为45.77亿元至57.22亿元,同比增长100%至150%。

    中核钛白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85亿元,同比增长46.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181.37%。安纳达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53亿元,同比增长87.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152.55%。惠云钛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51亿元,同比增长72.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168.77%。

    对于业绩实现增长的主要原因,上述公司均表示,报告期内主营产品钛白粉市场处于景气周期,销售价格同比增加较多。

    在主营产品价格持续调涨之时,今年以来,钛白粉企业还利用自身优势,扎堆布局磷酸铁锂领域,增加盈利增长点。

    东北证券研报认为,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我国及全球电化学储能的比例已从2016年的65%提升至2021年一季度末的89.0%,发展势头强劲。

    而钛白粉企业跨界生产磷酸铁锂有着天然的优势,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酸、硫酸亚铁等废料,经过进一步加工,即可制成磷酸铁锂。

    一券商分析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磷酸铁等生产技术门槛并不高。钛白粉企业依托自身优势,以磷酸铁/磷酸铁锂等新能源材料为切入点,顺理成章地进行赛道切换,从而打开长期发展空间、延长景气周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