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在线讯: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实施,秸秆禁烧成为了村民们的自觉行动,而那些保留下的秸秆都去了哪儿?这就要去银川市20家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生产车间里找答案。
近年来,银川市以建机制、强政策、筑体系、育企业等四方面为着力点,不断完善秸秆还田、收集、储存、运输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作物秸秆形成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五化并举”,促进秸秆“饲料化”利用产业化发展,目前银川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8.95%。
秸秆变废为宝化身牛羊饲草颗粒
“这是我们的新产品,牛羊全日粮饲草颗粒,它的优点就是营养均衡,适口性好,提高了动物对粗饲草料的利用率。”近日,在灵武市欣兴饲草产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大厅,总经理李怀武向记者展示了企业的畅销产品。
这是一家利用玉米秸秆、田间杂草、芦苇等原料制作各种饲草颗粒的企业,今年刚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饲料制作粒机、饲料加工粉碎机、饲料造粒快速干燥出料装置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
每年9月至来年2月,是企业收购玉米秸秆、田间杂草、芦苇等原料的旺季,今年截至目前已收储原料3.2万吨。在企业的自动化生产车间,这些原料经过粉碎、混合、制粒等环节,变成了牛羊可食用的秸秆草颗粒、牛羊全日粮饲草颗粒、混合槽颗粒以及苜蓿草颗粒等产品。
原本一烧了之的秸秆、杂草,经过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不仅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空气污染,同时也成为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银川市积极引进秸秆加工生产经营主体,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多元化、产业化发展。发展扶持了以灵武市欣兴饲草饲料化利用、永宁县启澜新能源燃料化利用、金凤区地丰生物肥料化利用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产经营主体,提升辖区及周边秸秆消纳能力。
目前,全市已培育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产经营主体20家,年消纳加工处理秸秆19.7万吨,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95%。
秸秆综合利用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小小秸秆,不仅能成为牛羊饲料,同样也能成为生态农业的“密码”。在贺兰县金贵镇银河村村民王学川的温棚里,厚厚的土壤下就埋藏有各类被粉碎的秸秆。
“这两年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有效改变了土壤板结和病虫害难题。”王学川提到的是近两年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广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该技术是将秸秆埋于土壤之下,在土壤表面洒上微生物菌种,通过腐熟发酵使之转化成植物生长需要的有机和无机养料,起到改良土壤、降低盐碱、培肥地力作用的同时,也助推秸秆肥料化利用。
银河村拥有2300多栋温棚,是贺兰县有名的“蔬菜村”,为了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产量,银河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积极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连续两年免费向村民提供微生物菌种,并邀请技术人员手把手教会村民如何使用。
银河村党支部书记马振锋表示:“通过科技种地,让金贵牌蔬菜更加响亮,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0年至2021年,全市累计争取项目资金300万元,年均示范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面积2000亩,累计推广4000亩。在全市各县(市)区设施农业园区示范应用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并采取每亩补贴的方式,提高农户使用积极性。
不仅积极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2020年市农业农村局还大力开展水稻、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深翻还田、捡拾打捆工作,完成水稻、玉米深翻还田27.9万亩,捡拾打捆5.8万吨,通过实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粉碎深翻还田、机械化捡拾打捆、收储利用,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
小小秸秆变身商品以用促禁
而在灵武市郝家桥镇王家嘴村草编园区,秸秆综合利用有了另一种新途径,这里的村民利用巧手,将稻草、蒲草、芦苇制作成草袋、草帘、草支垫、草绳等无污染草编商品,广泛应用于治沙、防洪,逐步向“以用促禁”转化。
灵武市文武草制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武在园区成立合作社多年,产品销售供不应求,在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都有客户。
今年孙武从青铜峡市、平罗县、贺兰县等地收储有稻草、蒲草、芦苇等5600吨,制作成草袋、草帘、草支垫、草绳等产品。“订单简直供不应求!”为了保障原料供应,孙武以每亩地500元的价格收储稻草,不仅补贴种植户,还负责收割、打捆、运输等工作。孙武感慨地说道:“就担心种植户不卖给我们,就不断提高服务,确保原料收储。”
据王家嘴村草编园区负责人杨文礼介绍,目前园区入驻有16家草编企业,每年收储稻草、蒲草、芦苇等5万吨,曾经废弃的秸秆稻草,如今成为“香饽饽”。
据悉,今年银川市加大建设秸秆收储中心(点),积极构建“村有点,乡镇有中心,市县有企业”的秸秆收储利用体系。目前,推动重点建设秸秆收储清运中心(点)数量达到20个,总面积344亩,撬动社会资本、村集体投入累计资金规模达到3995万元,推动秸秆集中收储打包清运,就近就便得到饲料化(养殖场畜禽饲料)、肥料化(还田、制作有机肥)消纳,从源头降低了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集秸秆收集、储运、加工的综合利用体系初步建成。
上一篇: 上海电子化学品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