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在线讯:1月11日晚间,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赛生物”或“公司”)发布公告,拟将募投项目“40000 吨/年生物法癸二酸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入金额由 171,102.00 万元(17.1亿元)调整为 50,125.00 万元(5.01亿元),同时将募集资金的 120,977.00 万元(12.9亿元)投入新 项目“年产 50 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 90 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新项目预计正常投产时间为2023年。
凯赛生物表示 “40000吨/年生物法癸二酸建设项目”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凯赛(太原) 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原技术”)实施,除前述调整外,其余内容不 变,本次变更导致的资金缺口将由合作方山西转型工业园区集团有限公司按持股比例承担以及太原技术自筹资金投入。
新项目名称:年产 50 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 90 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新项目总投资 1,383,767.33 万元;新项目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凯赛(太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原材料”)实施。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金额:120,977.00 万元。 新项目预计正常投产时间:2023 年。新项目年产 50 万吨生物基戊二胺中,计划其中 5 万吨外售主要用于异氰酸酯等领域,45万吨自用生产系列生物基聚酰胺。
1. 扩建葵二酸增大长链二元酸优势
2021年十月,凯赛生物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其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33亿元,同比增长41.7%。同时,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加52.5%;凯赛生物表示,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系公司在长链二元酸市场拓展,增加销售。同时,第三季度公司的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线投产(乌苏工厂),形成销售收入。在凯赛长链二元酸生产之前,全球长链二元酸市场主要包含化学法生产的 DC12(月桂二酸), 产能约 2 万吨/年,主要生产厂家为杜邦,后转给英威达;以蓖麻油为原料化学法生产的癸二酸 DC10,全球产能约 11 万吨/年,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中国。
凯赛生物于2003年成功实现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成功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以更低的价格赢得了市场。早在2010年,凯赛生物的长链二元酸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95%,国际市场占有率接近50%,实现了生物制造对传统化工制造的全面超越。
而葵二酸可作为聚合单体用于生产长链尼龙、癸二酸的酯类等产品。癸二酸的主要客户与凯赛生物长链二元酸(DC11-DC18) 的客户部分重叠。其生物法癸二酸在产品质量上与化学法产品相比具有明显优势。4万吨生物法葵二酸的投产将进一步扩大凯赛生物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上的优势。
2. 三大生产基地,生物基尼龙56生产开始加速
目前,凯赛生物共有山东金乡、山西太原、新疆乌苏三大生产基地。其葵二酸项目,原定为由公司全资子公司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建设,于2020年12月1日披露称变更癸二酸项目实施主体,将实施主体由变更为凯赛(太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太原技术)。
凯赛生物生物法长链二元酸(DC11-DC18),年产能 7.5 万吨,生产线位于凯赛金乡和乌苏;戊二胺,凯赛(乌苏)年产5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年产1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系列生物基聚酰胺 PA56(泰纶、E-2260、E-1273、E3300、E6300 等)生产线已经于2021年上半年末正式投产。
山西太原合成生物产业园主要负责,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和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
1,5-戊二胺是合成PA56的重要单体,其生物基路线主要是先由生物质原料制得赖氨酸,然后在赖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脱羧从而得到1,5-戊二胺。
目前国内尼龙市场,除生物基尼龙外,随着尼龙6系列上游原料己二腈的生产技术逐步成熟,英威达尼龙化工(中国)、中国化学集团、华丰集团均投入了己二腈的生产。
对于竞品尼龙6系列,凯赛生物表示在技术方面,国内己二腈生产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结构的优化尚需一段时间,己二腈需要经过加氢制备己二胺,这一工艺需增加数千元的成本。凯赛的生物法技术已经开始规模化生产,成本竞争更有潜力。
在应用如纺丝、染色、聚合、可持续方面,生物基5X系列较6系列产品均具备一定优势,基于生物基戊二胺的一类全新的材料,在多个应用领域更具潜力。
现有的聚酰胺市场约有800万吨市场规模,下游应用领域较为广泛。而此次凯赛生物将募资资金大量转移至戊二胺及成品聚酰胺领域,无疑将加速生物基尼龙56进入市场,为生物基尼龙56占得市场先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