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时事要闻

突出海洋元素 浙江舟山绘就“双碳”创新蓝图

来源:科技日报 679 2022-01-17

  颗粒在线讯:浙江省舟山市科技局将重点组织开展碳汇海藻贝类高效养护技术、综合养殖碳汇扩增技术和人工鱼礁构建技术应用研究,5年内开发固碳海洋养殖新品种2个以上,实施5个生态修复场景,力争单位海域面积固碳能力提高10%。

  1月6日,浙江舟山市人民政府与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浙石化)签约共建绿色石化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将引入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开展绿色石化、碳中和领域技术创新,逐步推动舟山、浙江乃至全国化工产业低碳转型。

  这是“双碳”背景下,舟山市探索科技赋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有益实践。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累计培育“双碳”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

  “海风和潮汐能发电、渔业碳汇、绿色油气……聚焦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和科技创新,舟山‘双碳’工作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舟山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科技部门通过引进、培育“双碳”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之外,要切实服务产学研高效合作,确保绿色低碳技术在舟山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压力化作转型动力 打造海上绿色“油田”

  2017年7月,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一期在鱼山岛开工建设。经过4年建设,一期项目已经投产,二期项目即将建成,如今的鱼山岛犹如一座巨大的“钢铁之城”。

  “今年1—10月,浙石化实现产值1204亿元,意味着舟山首个千亿级产值企业诞生。”浙石化总裁刘明辉介绍,项目二期投产后,石化基地将实现4000万吨/年炼油能力、1180万吨/年芳烃和42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到2025年,绿色石化基地将形成一个集炼油、化工、高端新材料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链6000亿元。

  然而在“双碳”背景下,炼化行业普遍面临碳减排的巨大压力。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估算,全国炼化行业加工过程的CO2排放占全国总量的5%左右,石油炼制与石化加工过程每年碳排放约4亿—5亿吨。

  “石化行业体量大、流程长、发展惯性大、路径依赖强、碳排放系统化基础数据少,科技赋能石化行业低碳转型发展是趋势。”舟山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经浙江省科技厅对接指导,舟山市成功引入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共建绿色石化技术创新中心,准备打通“科学技术研发—试验验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途径,以自主创新研究成果补齐产业技术短板。

  建设初期,绿色石化技术创新中心将聚焦于二氧化碳捕集与高附加值利用、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技术、微化工技术在炼化工艺技术中的应用、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尼龙66产业链卡脖子技术、VOC治理技术等重点研究方向。

  据介绍,通过3年建设,该中心将集聚300名以上高水平科研人员开展协同攻关;组建不少于5个产业化专业团队,建成不少于3个科学技术研发、试验验证、科技成果转化大型综合研发中心,形成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绿色化工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平台;通过自主研发,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不少于50项;开发精细化学品新品种或生产新工艺不少于10项。

  鼓励重大技术攻关 成果转化落到实处

  俯瞰岱山县秀山岛海域,一架显眼的“小提琴”在海面上赫然可见。

  这是由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领衔研发的LHD联合动能海洋发电项目——“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系统群首期1.7兆瓦机组,它已连续发电并网运行50多个月,累计发电超200万千瓦时。

  “目前第二期1.6兆瓦机组即将投入运行。”舟山市科技局负责人说,为推进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舟山还将探索研究海水制氢、远海风电、漂浮式海上光伏发电,大力推进潮流能科研成果推广示范,5年内力争成功开发高效能海水制氢装备,潮流能发电装机总量达到10兆瓦以上,实施风光流储多能互补供电系统在海岛的应用示范。

  “十四五”期间,舟山将依托浙江大学、东海实验室、浙江海洋大学等院校,新建国家级、省级蓝碳创新平台5家以上。深入实施“揭榜挂帅”,5年内在低碳、零碳、负碳领域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项目30项以上。

  该负责人介绍,在支撑海洋生态修复方面,科技局将重点组织开展碳汇海藻贝类高效养护技术、综合养殖碳汇扩增技术和人工鱼礁构建技术应用研究,5年内开发固碳海洋养殖新品种2个以上,实施5个生态修复场景,力争单位海域面积固碳能力提高10%。

  据悉,到2025年,舟山将初步构建海洋特色鲜明的全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大幅提升全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减污降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高质量支撑舟山市如期实现碳达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