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科技前沿

天津大学:构筑“刚柔并济”的固态电解质界面

来源:前沿材料公众号 1966 2022-03-03

颗粒在线讯:由于铋负极具有低毒性,大层间距(3.95Å),高体积比容量(3800 mA h/cm3),低极化电压(0.11V)及安全嵌锂电位(0.7V vs. Li+/Li),因而其被视为一种有潜力的快充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铋负极在快充过程中,受到高体积膨胀及持久的电极电解质副反应的影响,导致固态电解质界面不稳定,容量持续衰退,严重损害电池长循环稳定性。

文章简介

近日,天津大学孙洁教授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Bridging evolution of the solvation sheath to rigid-soft coupling and low-resistanc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for fast-charging and ultra-stable Bi anode”的研究论文。铋负极是一种富有潜力的高体积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铋负极在电池快充循环过程中,不稳定的电极电解质界面将引起颗粒破碎及活性材料脱落,导致快充稳定性变差。依据传统思路,构筑富含氟化锂的固态电解质界面可稳定铋负极,然而其界面在传统碳酸酯电解质中仍存在持久的副反应,引起界面阻抗增大及颗粒膨胀破碎(图1)。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构筑“刚柔并济”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层策略,通过还原分解PF6-阴离子衍生的溶剂化结构,在铋负极表面构筑“刚柔并济”的SEI。在这种仿生人体肌肉骨骼组织内港外柔的界面层中,内层刚性富含LiF的SEI层具有高的界面相容性并可作为一种机械支撑的骨架,同时,富含有机的SEI外层可提供锂离子传递路径,润湿电解质并抑制过量的电解液还原降解(图2)。因此,在高电流密度下,内刚外柔的SEI层保护的铋负极可有效稳定电极电解质界面,缓解在锂化过程中巨大的体积膨胀产生的应力,显著提升了快充长循环稳定性。此外,铋负极与磷酸铁锂组成的全电池体系在0.6C下循环100圈后,全电池容量保持率可达85.2%。该研究不仅构筑了稳定的铋基低成本储能体系,而且还提供了一种构筑多功能SEI层的策略。

图1. 碳酸酯电解液中富含LiF的无机SEI层保护的Bi负极存在的问题

图1. 碳酸酯电解液中富含LiF的无机SEI层保护的Bi负极存在的问题

图2. 通过仿生人体肌肉骨骼组织设计的内刚外柔SEI层

图2. 通过仿生人体肌肉骨骼组织设计的内刚外柔SEI层

本文要点

1.“刚柔并济”策略

为了提升铋负极的快充性能,该文提出“刚柔并济”策略,充分稳定铋/电解质界面并有效缓解循环过程中铋颗粒的巨大体积膨胀,从而提升铋负极快充性能。富含LiF的刚性SEI层主要是由于PF6-阴离子在铋负极表面还原分解产生。刚柔并济SEI层是由于PF6-阴离子衍生的溶剂化结构在铋负极界面还原分解产生。其中THFPB添加剂能够加速阴阳离子分离,从而提高电解液中锂离子扩散速率。在这种多功能内刚外柔SEI层中,内层刚性SEI组分可充当“骨骼”,作为一种机械骨架稳定铋负极。同时,外部柔性SEI组分可充当“肌肉”,提供锂离子扩散通路,润湿电解质并阻碍过量电解质还原分解。

图3.刚柔并济设计策略

图3.刚柔并济设计策略

2. 快充与长循环性能

铋负极展现了良好的快充性能。在2.6C下,活化4圈后的铋负极在1000个循环内表现出94.4%的高容量保持率。在5.2C下循环1300圈后可达3447 mA h cm-3高体积比容量。该负极性能比之前文献报道结果更优。

图4. 铋负极的快充性能

图4. 铋负极的快充性能

3.“刚柔并济”的作用

不同扫速CV结果表明,相比于富含无机LiF保护的SEI层,内刚外柔SEI层保护的铋负极在充电过程中展现了更快的锂离子扩散能力。同时该负极在1000圈循环过程中表现出更稳定的界面阻抗。

图5. 铋负极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

图5. 铋负极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

4. 铋基全电池性能

为进一步阐述多功能SEI层的优势,磷酸铁锂/铋全电池被制备出来。这种内刚外柔SEI层保护的铋基全电池在0.6C循环100圈后,电池容量保持率可达85.2%。此外,该全电池体系在6C高倍率下仍可实现119.5 mA h g-1的高理论比容量。

图6. 铋基全电池性能

图6. 铋基全电池性能

前瞻

“刚柔并济”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层可提高铋负极的快充长循环及全电池性能。这种策略可推广到更多的潜在合金化电极材料(如硅、锡、锗等),同时,探索其它策略构筑“刚柔并济”SEI层对稳定合金化电极材料的实用化具有重要价值。

Xinpeng Han, Xin Li, Yiming Zhang, Shaojie Zhang, Jie Sun*. Bridging evolution of the solvation sheath to rigid-soft coupling and low-resistanc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for fast-charging and ultra-stable Bi anod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DOI:10.1002/adfm.202111074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