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在线讯:新能源汽车原材料价格屡创新高,尤其是碳酸锂价格更是“疯狂”。
据上海钢联3月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部分锂电材料报价继续上涨,电池级碳酸锂涨1000元/吨,均价报50.35万元/吨。
“因冶炼端检修,供应紧张加剧,碳酸锂价格加速上行,从30万元/吨到突破50万元/吨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分析师曲音飞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供需基本面并未发生变化,资源端供应不足,冶炼端生产受限,需求仍维持增长。
受碳酸锂价格飞涨影响,动力电池企业成本高企,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开启涨价潮,3月份以来,已经有不少新能源汽车上调价格。
3月10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3高性能版和ModelY长续航、高性能版价格上调,相较此前均上涨1万元。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碳酸锂价格上涨短期无法解决,主要原因是锂资源短缺,产业链提价无法避免,但终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不会因此改变。
高价碳酸锂或引发行业洗牌
“碳酸锂价格不断创新高,投机、卖家惜售、买家囤货等现象愈演愈烈。”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锂价不断上涨,正极材料企业已经到了不能承受的程度。
兴业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电解液、正极环节价格上涨最为显著。2021年初至2022年2月27日,磷酸铁锂涨幅332%,电解液价格在六氟磷酸锂推动下上涨189%;三元正极材料在金属价格推动下,年内普遍上涨超100%。
碳酸锂价格的上涨远超市场此前的预期,对产业链的负面影响也不断加大。
曲音飞告诉记者,二季度受青海地区产量提升以及海外进口资源加大,预计碳酸锂供应紧张情况会有所减缓;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市场已无法及时对快速上涨的价格做出预判,导致价格无法正常传导,一些资金与实力不足的企业无法有效应对市场变动,将逐渐被市场淘汰,产业链出现洗牌迹象。
墨柯还表示,以美元为基础计算单位的资源价格频频上涨。此外,市场对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非常看好,导致碳酸锂需求预期非常旺盛。
“碳酸锂价格还会大幅度攀升。”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智能网联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林示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将产品研发重心放在了新能源汽车,对于下游电池企业来说锂矿是多多益善的储备;二是中国动力电池需要的碳酸锂等锂盐高度依赖进口的锂矿,这一情况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会加一步加剧国内锂矿价格的暴涨;三是石油价格的暴涨,居民用车结构会做调整,当燃油车“售价+使用”成本高于新能源汽车成本时,新能源汽车销量会继续增加。
面对碳酸锂价格的快速上涨,很多经销商现在都是采取背靠背模式出货。
雅化集团就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对长协产品的理解与以往已大不一样,只锁定数量,不锁定价格;天齐锂业亦曾在互动易平台表示,公司碳酸锂产品的价格随行就市,每个月定一次价,体现在财务报表上有一定的滞后性。盛新锂能也介绍道,订单分长单、短单两类,分别按季度、月度参考市场价格进行调整,其中长单为锁量不锁价。
锂资源“保供稳价”成行业发展关键
碳酸锂价格不断上涨,产业链的压力越来越大,成本高企已经传导到下游。
从去年年底开始,不少车企开始上调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以应对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涨价。
3月4日,广汽埃安发布公告,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及新能源购车补贴退坡等影响,将对旗下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调整后每款车涨价4000-10000元不等。
同时,长城欧拉、上汽荣威等多款新能源汽车也已经涨价。
锂电池上游原材料停不下来的涨价,已经严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北汽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近日就表示,今年非常严峻的问题是原材料涨价(主要是电池的原材料)。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价格失控,会扰乱整个市场,扰乱产业链的利益分配。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无序增长,破坏了当前新能源汽车良好的市场环境。
对此,华福证券研究报告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困境类似去年的光伏,上游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下游利润改善,同时价格上涨还将削弱下游的需求,影响整体行业增速。根据模型测算,在碳酸锂成本完全由车企承担的极值条件下,5万-20万元的中端车型成本增幅提升较大,增幅均超过10%。
事实上,从去年以来,受困于锂资源有限,动力电池产业链相关锂电产品已开启涨价,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状态,锂资源“保供稳价”成行业发展关键。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今年两会提交了《关于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国内锂资源保供稳价的提案》称,当前锂资源供需形势严峻,行业发展面临挑战。应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应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提升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
“涨价是解决供需矛盾的一个手段,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增长很快,上游锂电池材料满足不了需求只能涨价。”北方工业大学汽车创新中心研究员张翔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车企面对锂电材料涨价,有的主动去解决问题,有的则被动接受。像特斯拉已经开始来投资锂矿,以保证供应链安全,在原材料短缺的情况下会优先供应特斯拉,还有些车企派驻工作人员,到电池供应商工厂去盯货或者催货,还有车企只能从市场上高价收购。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