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行业动态

资本放大镜下的中国生物创新药产业

来源:经济参考报 1426 2022-03-23

  颗粒在线讯:上市生物创新药企业近来频频破发、资本市场上出现低迷,不少投资机构望而却步。生物创新药企业一会儿受资本热捧喷薄而发、扎堆出新上市;一会儿又在股市上折戟沉沙、接连破发。

  记者近日走访了部分有代表性的生物创新药企业:国内新药研发投入资金名列前茅的企业——恒瑞医药、中国第一个获批生物创新药的生产企业——贝达药业、中国做原创新药并填补国内空白头部企业——亚盛医药等企业和一些行业专家,调研创新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背后原因。

  上市生物创新药企频频破发背后

  2021年下半年至今,越来越多的国内上市生物医药科技企业遭遇破发。去年12月底,已在美国、香港地区上市的百济神州登陆科创板当天即破发,股价下跌16.42%。今年1月科创板生物药企亚虹医药、迈威生物上市当天破发。据一互联网医药平台的不完全统计,去年港股上市了34家药品和生物科技企业,其中24家破发。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创新药企破发及其在资本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人大量集中投资“跟随创新”项目,药品上市后陷入恶性价格战,企业商业化结果无法达到资本预期。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创新药企不被资本市场看好。

  “和前几年不同了,现在创新药估值太高了,我们不敢投。”国内一家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告诉记者。“很多投资人出现了观望状态。”创新药研究机构“同写意论坛”创始人程增江博士告诉记者,破发还产生了多米诺效应,“过去投创新药都从临床二期或三期(新药上市需要经过一、二、三期临床试验)才介入。现在如果到临床三期再投资的话,一方面估值太高了,另一方面未来创新程度加大、获批风险大大提高。因此,投资的一个趋势是把投资向研发前期转移,比如临床一期、甚至更早的化合物开发阶段。这样投资时估值低,风险降低。”

  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国产创新药发展

  生物创新药在全球都是朝阳产业,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能解决患者无药可医。10多年前,我国99%都是仿制药,基本上没有真正的创新药。“2011年,我国第一个创新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凯美纳上市前,两个同类进口药一个月治疗费用分别是1.65万元、1.98万元,很多国内患者无力负担。凯美纳上市后定价比进口药低30%至40%,降低了患者的负担,带动了进口药降价。此外,凯美纳上市后为惠及更多的患者,采取了免费赠药的方式。”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说,发展创新药对患者、对节约国家医保资金、对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既要有新药,还要有能让老百姓用得起的新药。”国家药监局相关人士说,只有创新才能研发出更多的质量高、疗效优的新药好药,才能使更多的新药好药在中国上市,满足公众用药急需。据悉,国家相关部门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出台鼓励药品创新的政策。

  目前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的创新药品种数已达到119个,而且首次入选的创新药品平均降幅基本都在50%以上,越来越多的患者受惠于进入医保的创新药。我国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创新药产业从空白做到了快速崛起,药品管理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本土原创新药也开始走向国际,填补了市场空白,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

  资本助力生物创新药产业快速发展

  “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投资,他们难以为继。”程增江说,由于生物技术创新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弱,主要依靠社会资金支撑新药研发。

  “业内和港交所反复沟通生物创新药的情况,推动了港交所出台了18A规章(放开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的上市规则),希望更多资金关注国内创新药产业。”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告诉记者,2017年香港证券市场18A出台和2018年上海科创板对生物医药上市规则的放开,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推向了投融资市场。据统计,2015年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累计融资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

  在资本的助力下,整个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相关报告和数据显示,港交所目前一共有48家生物科技公司满足18A规章上市,这些企业总市值达到7374.3亿港元;近三年共有8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登陆科创板。“十三五”期间,我国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1000余个新药申报临床,47个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较“十二五”翻一番。

  据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主任孔繁圃介绍,2021年,国家药监局审评通过46个创新药,其中有5个同类首个(First in class)药品获批上市,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倪乾说,苏州工业园区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983家,2021年上半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684亿元、保持超过20%的增幅。

  “跟随创新”项目过多 产品陷入价格战

  创新药企业在井喷式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的投资机构一口气投十家研究同一抗癌靶点的企业。”业内人士说。据介绍,前几年我国100多家企业投入研发PD-1(一个抗癌靶点)产品,药品同一时期上市。“内卷式竞争不只是发生在PD-1抗体领域,其他靶点也存在。”恒瑞医药相关人士说。红杉资本合伙人沈南鹏在今年两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的新药研发主要通过“跟”“改”“买”等路径,集中在已发现已验证、研发失败率低的跟随创新层面。

  中科院院士陈凯先说,我国药物研发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过度重复和拥挤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外成功上市或处于临床阶段的项目,展现出一定前景,我们快速跟进,这样就会出现成熟赛道上大家比较拥挤的情况。另一方面,投资机构也总是希望所投项目风险较小、回报周期短,比如国外同类产品已进入临床,跟进的研发成功的概率就更高,这也是加剧一些领域过度拥挤的因素之一,现在的研发拥挤将来就可能变成市场拥挤。

  生物创新药产业的特性是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而资本倾向投风险低的。“国内原创药不敢盲目投。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获批了或者美国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的项目,我们才敢投。”上述风投机构人员告诉记者。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说,很多投资人不太看得懂什么是原始创新,很多投资人是刚毕业的或者不是医药这个行业的,看不懂一些技术。

  “重复建设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并不真正解决患者的临床需求,二是后续商业化的风险更大,因为做的企业多、价格上不去。”业内人士说,PD-1的重复投资导致了产业重复过剩、临床试验和审批资源浪费,产品陷入价格恶战,资本市场不买单。

  做原始创新药很难,但回报丰厚

  我国创新药产业目前发展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资本为规避风险不愿意投真正的原创新药;另一方面真正原创新药企业渴望资金支持投入研发和创新。据悉,国际医药界有个通行的“双十”说法:研制一款新药平均要耗时10年之久,投入10亿美元。据恒瑞医药透露,近五年研发累计投入达到170亿元。

  “在新药研发环境尚未成熟的中国,原创药企从‘0’到‘1’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实验失败了,一次次推倒重来;临床试验没有资金,四处借钱找钱……”丁列明说。

  “创新本身就很难,做全球原始创新药就更难,这好比是要在奥运会上拿金牌。研发人员筛选出1万个化合物,只有不到10个能进入临床,新药进入临床也只有10%的成功率,最后可能仅有一两个获批上市,可谓九死一生。”杨大俊说。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面对九死一生的高风险,很多人会选择放弃,但是临床有需要,市场有需求,这就是机会,就是高回报的机会。丁列明透露,凯美纳上市后第一年销售收入破10亿元。

  我国创新药产业正处在转型关键期

  针对研发靶点扎堆、产业重复投入等现象,国家药监局出台指导文件,引导创新药企回归到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研发思路上,有序竞争、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如果把我国医药创新划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即以资本为驱动的阶段,向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第二阶段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表示。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是创新药的核心价值所在。但这需要基础研究的突破、扎实的转化研究和充分的临床验证,对企业的实力和定力都是巨大的考验。恒瑞医药相关人士说,我国乳腺癌患者迫切的临床需求和少药可用的困境是他们决定开发乳腺癌领域CDK4/6靶点的原因。历经近9年的时间,恒瑞在国内第一家研制出治疗新药。目前全球其他三家治疗该类疾病药品的企业都是跨国药企。

  “创新药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做原始创新,做全球性最领先的。做从‘0’到‘1’的创新,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改变无药可医的局面,并获得全球市场的认可。”杨大俊说,美国同类药品因副作用很大,被FDA给出黑框警告,谨慎使用。而亚盛医药研发且已经上市的原创新药耐立克从数据上呈现更好的安全性的潜力,进一步解决了全球慢粒白血病耐药患者尚无满足的临床需求。

  近日颁布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出,展望2035年,我国医药工业实力将实现整体跃升;原创新药和“领跑”产品增多,成为世界医药创新重要源头;产品种类多、质量优,实现更高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毕井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创新药首先要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也就是别人无药可医的急需,围绕这个目标的创新,做成功的药,那就是救命的药。对于病人和其家庭来说,就意味着所有的一切。

  据悉,成功的创新药企业就是首先实现了技术上的全球性创新,其次占领全球市场,丰厚的回报使其持续地拥有不断创新的投入能力,产业实力越来越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