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在线讯:能源革命背景下,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期间,“建立绿色氢能的供需关系”分论坛成为关注焦点。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这是全世界的共识,而氢能在衔接可再生能源储能和调节能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建玲在论坛上表示,绿氢产业是非常有前景的产业,将给未来经济转型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
挖掘氢能产业商机
“绿氢产业在中国可能有3万亿元的产值有待挖掘和开拓,从便捷生产、运输储存、商业开发利用到今后的液氢产品实现,都会为我们投资发展零碳、低碳能源带来巨大的机会。”邓建玲如是说。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氢能产业链所涉及的环节和应用场景众多,发展空间广阔。”宝光联悦氢能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下,中国氢能产业正步入发展快车道,多地发布氢能产业规划,加快布局氢能产业。
万亿元氢能赛道备受关注,不少企业也快马加鞭开始布局。《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上市公司公告及投资者互动平台等发现,已经有百余家上市公司宣布涉足氢产业链。
“在新型能源系统中,绿色氢能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储能的介质,能够有效平缓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提供一些平衡。”远景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张雷在论坛上表示,远景和FMG公司拟在未来10年一起开发实现1000万吨的氢能。
多个痛点待解
在各方加速布局的同时,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痛点”也受到关注。其中,降低制氢成本是绕不开的话题。
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继茂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电解水制氢是目前众多氢气来源方案中碳排放最低的工艺。
张雷表示,目前已经实现了每公斤绿氢10余元的制氢成本,未来成本只会更低。
在刘继茂看来,光伏制氢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其原材料是太阳能和水,只要电价足够便宜,成本就有可能低于煤炭制氢,从而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此外,张雷表示,目前氢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痛点还包括氢的储存、运输以及下游的应用和管道加氢等,这是一个漫长的环节。
在储运环节,孙伟表示,目前国内普遍采用20MPa气态高压储氢和长管拖车运输方式,成本约为20元/公斤,占氢气终端消费价格的一半。但气态运输储氢密度低,压缩能耗高,仅适用于日需求量在300千克以下、运输距离较短的加氢站。随着今后国内用氢规模扩大、运输距离拉长,50MPa气态高压储氢或液氢运输才能满足高效经济的要求。
在业内看来,制氢一定要和储运、用氢实现协同、一体式发展。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氢气长管储运的能量密度偏低,运输半径最好在200公里以内,否则成本太高;二是加氢站数量与用氢主体的数量、体量的同步发展问题,加氢方便、快捷很重要,否则商业化运营就会压力很大。”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