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在线讯:政策面利好信号频发,使得5月末以来国内钢铁市场走出了一波回暖行情。然而,入夏后南方多雨与北方高温下的淡季效应,又为钢市底部起涨的预期增添了不确定因素。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稳增长系列政策陆续落地后,下半年国内钢铁市场向好趋势明确。但短时间内各地复工复产与淡季利空因素叠加,市场供需博弈将持续。
钢市现回暖行情
经历了4月、5月的弱势行情,近一周多来,国内钢铁市场复苏迹象明显。现货市场上,钢材价格也自5月末来出现了一波显著上行。
“6月7日国内钢铁市场均价为5125元/吨,已较5月26日5071元/吨的价格有了明显上行。”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称,今年以来国内钢铁市场整体走势偏弱,至5月26日跌回至年初1月19日的相对低点。
她表示,近期钢价回暖是市场炒作稳增长预期释放所致,不过由于淡季临近,南方雨水偏多,北方高温持续,钢铁市场需求趋淡,市场供需博弈加剧,近两日走势再度疲软。端午节小长假无论是节前备货还是节后补库,也未达到预期量,当前市场依旧处于弱现实格局中。
金联创分析师燕丹丹也指出,5月份以来,虽然国家持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减税降费的金融政策频出,然受疫情影响,市场“强预期”始终没有兑现,导致5月份钢市整体下行为主。
进入6月份,长三角地区全面迎来复工复产,向好态势明显,叠加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加码,黑色系期货主力持续走高,对现货市场心态有所提振,商家看涨情绪渐增,大多数地区报价跟随上调。不过个别区域因库存压力大,实际成交中有暗降操作。
淡季供需博弈加剧
进入6月,钢铁市场也步入由旺季转向淡季的过渡期,下游开工率或受季节性影响下行。与此同时,伴随全国范围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南方制造业企业陆续复工,供应链体系逐步建立,钢铁需求预计恢复向好,叠加房地产、基建稳增长力度加大,市场对于需求提振也由进一步增强的预期。
王国清认为,近期钢材价格波动除受政策影响外,本质还是市场供需结构的变化。目前钢厂尚未传出减产消息,厂库持续向社库转移。需求端虽然有启动预期,但是启动过程持续并不尽如人意,市场依然处于供大于求状态。今年以来钢材社会库存去化缓慢,季节性需求淡季已经到来,北方高温南方多雨,工程施工进度将受到明显制约。而从供给端来看,近期钢价反弹导致钢厂利润开始好转,企业挺价意愿较强,但今年部分省市产量压减目标已经明确,目前钢厂产能释放动力有所不足,短期钢铁产能释放将被压制在合理区间。短期来看,国内钢材市场将在稳增长预期提振和需求淡季现实间进行博弈。
燕丹丹也认为,虽然随着上海复产复工,市场心态逐步修复,但6月份以来,南方地区降雨过程开启无缝衔接模式,多地出现中到大雨和暴雨天气。而北方地区持续高温,高温范围迅速扩张。高温多雨天气对户外项目形成制约,短期来看,需求释放强度或不足。
钢价经历过5月份大幅下跌后,市场存在震荡筑底的需要,加之在政策助推以及原料拉涨带动下,节后钢市或呈现出一波上涨行情,然而现阶段需求的持续力度是当前价格能否继续上行的关键因素。淡季背景下使得需求不具备强驱动力,因此预计本周钢价整体反弹幅度或有限。
下半年预期向好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了5月份的成本下行,6月以来钢铁市场或将面临新一轮成本起涨压力。
“前期焦炭企业多处于亏损区间,目前挺价意愿较强,目前市场正在酝酿新一轮提涨。”王国清表示,经历了前期价格高涨,5月份国内铁矿石、焦炭价格均出现回落。焦炭月内呈现四轮提降,均顺利落地,累计降幅达到800元/吨。不过6月份后,铁矿石与焦炭价格开始向上回升,预计落地概率较大。当前成本下,钢厂处于盈亏平衡线上下。“如果钢厂目前用的是即期原料,那么成本处于相对低位,盈利水平或可维持正值。但如果钢厂的原料库存周期是两周或四周,那么目前用的是5月中上旬的原料,价格成本偏高,就可能亏损。”她说。
国信证券分析师刘孟峦也分析,从行业盈利情况来看,需求低迷下继短流程后,长流程盈利也已收缩至盈利平衡线附近。
当前钢企弱盈利背景下,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市场向好预期明确。
“二季度是钢铁行业的阶段性底部,进入三季度后,市场将逐步好转,下半年钢市回暖预期较强。”王国清认为,近期稳住经济的政策安排紧锣密鼓,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推进,积极政策将逐渐开始落地。目前稳增长政策已经进入了密集出台的阶段,接下来将加速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国内经济将从增强居民和企业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力度等方面支持经济回暖,钢铁市场也将明显受益。
刘孟峦认为,从全年维度看,发改委明确提出继续开展粗钢产量压减工作,产业链利润有望向钢厂端倾斜。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