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科技前沿

金属所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研究取得进展

来源:金属研究所 1543 2022-07-11

  颗粒在线讯:锂电池在便携式移动设备、电动交通及大规模储能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然而,当前锂电池的性能发挥和安全性受到电解质组分化学性质(如氧化还原电位、溶剂化结构、闪点)的限制。因而,选择性地扩展电解质组分,发展电解质优化策略,对开发新型高性能电解质体系,实现高安全、长循环和泛场景应用的锂电池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高浓度电解质方法有效的克服了电解液电化学窗口窄的问题,为下一代电池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然而,高浓度带来的高粘度和低离子电导使其应用受限。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前期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优化的基础上(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18448; Adv. Funct. Mater. 2020, 30, 2007172.),提出了固化的局部高浓度电解质策略,通过解耦离子配对和离子传输,有效提高了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电解质/电极间的界面兼容性,进而实现了可在宽温度区间工作、具有优异快充/快放能力的固态锂金属电池。研究成果近期以Decoupling of ion pairing and ion conduction in ultrahigh-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s enables wide-temperature solid-state batteries为题发表于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该研究发展了基于冷冻干燥过程的聚合物电解质制备方法,以二甲基亚砜作为锂离子载体,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作为聚合物基体,构筑了固化的局部高浓度电解质(图1)。该电解质表现出增强的锂离子传输能力,宽的电化学窗口及稳定的锂沉积剥离过程。同时,所组装的固态锂金属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以及优异的高低温性能、倍率性能和安全性(图2)。该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对体系各组分相应化学键的键长变化进行了分析,解释了电解质的工作机制,提出了锂离子传输模型。该工作为非常规溶剂在高性能电解质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新型电解质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关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的支持。

金属所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研究取得进展1.jpg

图1 固化的局部高浓度电解质设计及制备示意图

金属所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研究取得进展2.jpg

图2 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宽温、倍率及安全性能测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