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时事要闻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一周年 碳金融创新蓄势待发

来源:上海证券报 1395 2022-07-19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一周年

  颗粒在线讯: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近85亿元,参与交易企业数量超过重点排放单位总数一半以上……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一周年成绩单出炉,全国碳市场促进企业减排和碳定价的作用初步显现,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评价。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中心、碳定价中心、碳金融中心,提高中国碳定价影响力,全国碳市场如何完善?受访的行业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亟须提高全国碳市场活跃度,研究和制定全国碳市场发展路线图,推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机制重启。

  全国碳价具有一定上行潜力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表示,全国碳市场上线一周年以来,在控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年以来,市场运行平稳,有效服务了企业减排和推动形成碳定价。

  据介绍,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以来,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2月31日顺利收官,履约完成率达99.5%,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近85亿元。

  全国碳市场开盘价48元/吨,今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挂牌交易收盘价为58.24元/吨,较启动首日开盘价上涨21.33%。今年以来,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收盘价在56元/吨至62元/吨之间波动。

  被誉为“世界碳交易之父”的原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创始人、美国金融交易所创始人理查德·桑德尔认为,中国碳市场发展情况非常好,统计数据表明,比预期的水平要高很多,相信中国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当中,一定会表现出同样的吸引力。

  “总体来看,全国碳价具有一定的上行潜力,但其涨幅将受到市场活跃性的限制,预期碳价将在55元/吨至65元/吨水平波动。”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认为,根据测算,“十三五”期间实现国家碳减排目标的碳价大概是58元,“十四五”期间大概上升到68元,“十五五”可能要上升到104元,“十六五”可能达到178元。因为未来减排的要求、减排的力度会越来越大,低成本减排的机会是越来越少,所以碳价是不断上升的一个趋势。

  重点排放单位数将超8000家

  据上海环交所披露,全国碳市场自开市以来,每个交易日均有成交,交易量随履约周期变化明显。启动当天成交量超410万吨,首日效应过后交易热度逐步减弱,履约期前成交量显著提升,11月、12月总成交量1.59亿吨。首个履约期结束后,市场总体交易意愿下降,成交量明显回落。

  开市以来,各省区市均有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交易,累计参与交易企业数量超过了重点排放单位总数的一半以上,单日最高参与交易的企业数是179家,共有18个省份的企业参与度超过了50%。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尽可能保证碳市场的基本流动性是当前关系全国碳市场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增强中国碳市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关键还是要引入投资机构,包括世界级的碳资产管理机构;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企业,包括一些跨国制造企业入市;市场的信息披露要规范有序,数据质量管理、碳信用抵消等政策预期尽快明确。这些可能都还需要一段时间。”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经理齐康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7月16日在上海举行的2022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下一步要持续强化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完善配套交易制度和相关技术规范;强化数据质量监管力度和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征信惩戒管理机制;持续加强市场功能建设,研究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全面提升市场相关参与方的综合能力水平。

  根据相关规划,包括电力行业在内,“十四五”期间,预计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航空等8大高耗能行业都将纳入到碳市场,8大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数量将由发电行业的2000多家扩大到8000家到1万家。

  碳普惠市场建设有望提速

  推动国内碳市场与国际碳市场的对接,上海环交所还积极支持自愿减排市场、碳普惠市场的发展,推动与强制减排市场的互联互通,形成多层次复合型碳市场格局。

  “我们把碳市场建设和碳金融建设主动纳入到上海的国际金融体系当中去,积极推进碳回购、碳质押、碳指数、碳信托和碳基金等碳金融创新,适时推出碳掉期、碳远期等衍生品交易,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定价中心。”赖晓明说。

  其中,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是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部分。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17年公告暂缓受理相关工作至今,CCER已暂停近5年。目前,除了全国碳市场创造的对CCER抵消需求,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购买国家认可的减排量开展自愿碳中和活动,国际民航组织也承认CCER可作为国际民航碳抵消产品,这些都导致了市场对CCER需求不断增长,CCER市场重启呼声越来越高。

  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目前,生态环境部在推进自愿减排体系的重启和建设,关键还是完善方法学体系,建立科学可靠的数据核查报告制度。“生态环境部正在结合新的形势要求加快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技术规范。”该人士说。

  对于碳普惠市场建设,上海正在加快行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说,上海正在打造“上海版”碳普惠,计划下半年出台《上海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优先选取基础好、有代表性的区域及统计基础好、数据可获得性强的项目和场景纳入碳普惠体系,探索多层次消纳渠道,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努力将碳普惠打造成为上海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亮色。

  在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熊宜看来,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生态,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共同努力。他说,目前,落实“双碳”目标迫在眉睫。例如,欧盟现在对碳税以及配额等方面有着更严格的要求。企业想要往欧盟销售产品,必须做到合规,把减碳做到精细化的程度。更多企业须要从实践角度,用科学和量化的方式将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计算清楚。建议企业做好相关规划。其中,大范围的能源管理是减碳的基础性工作。建议企业积极参与碳市场,把减碳和碳中和目标落到实处。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