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科技前沿

上海有机所在不对称1,5-共轭加成反应研究中获进展

来源:颗粒在线 1229 2022-11-23

  颗粒在线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何智涛课题组致力于不对称催化合成和生命小分子修饰等领域。近期,该课题组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在线发表了题为Umpolung Asymmetric 1,5-Conjugate Addition via Palladium Hydride Catalysi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利用钯氢催化策略,发展了一类新颖的极性反转的1,5-共轭加成反应,突破了过往认为的只有底物电性匹配的1,6-加成才具有可行性的观念。

  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η3-取代已成为构建手性片段的重要手段。前期,何智涛课题组围绕该领域相继发展了一系列不对称催化转化策略(J. Am. Chem. Soc. 2021, 143, 7285.;Nat. Commun. 2021, 12, 5626.;Nat. Synth. 2022, doi.org/10.1038/s44160-022-00176-4)。以此为基础,该课题组进一步拓展相关策略的应用范围。不同于经典的亲核性1,6-共轭加成反应,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亲核1,5-共轭加成反应由于底物电性上的不匹配,需要克服巨大的反应能垒,被认为是不可行的过程。同时,反应面临多种竞争性的副反应,包括1,2-加成、1,4-加成和1,6-加成等。因此,如何实现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1,5-加成反应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何智涛课题组设想了钯氢催化的极性反转的策略,即通过钯氢催化剂和烯烃发生迁移插入,形成π-烯丙基钯中间体,并串联亲核试剂的烯丙基取代,从而有望实现该1,5-加成历程。    

  研究利用钯氢催化的1,5-共轭加成并结合分子间的[3+2]环化,可高效构建出一系列光学活性的多取代四氢呋喃环骨架。同时,通过发展钯/有机催化协同控制模式,研究实现了1,5-共轭加成/分子内[3+2]环化的串联历程,一步构建了手性的二氢呋喃环片段。课题组进一步利用非共轭的不饱和酯为底物,实现了迁移1,5-共轭加成反应,进一步证实了该策略的可行性和普适性。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有机所、中科院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的支持。

极性反转的1,5-加成反应

图1.极性反转的1,5-加成反应

底物范围

图2.底物范围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