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行业动态

两会之声:透视提案建议中的化工与能源行业大事

来源:慧正资讯 959 2021-03-08

2021年3月4日至3月5日,2021年全国两会即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李总理代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回顾了“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2020年的工作,并指出了今年的重点工作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要: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
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报告指出今年的重点工作是:

推动降低就业门槛,动态优化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

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

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体,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园区工业废水处置能力,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继续严禁洋垃圾入境。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与化工行业相关的提案、建议

在两会召开期间,对于化工产业,安全隐患成为产业重点,全国人大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民建中央

民建中央为全国两会准备了《关于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提案。

该提案指出,2020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总量明显下降,但风险隐患仍然很多,特别是化工园区,安全监管对象点多面广、过程连续、动态变化,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工方式难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安全管理,而安全生产信息化是提高安全监管监察和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此,民建中央建议:全面开展系统对接、数据互通,落实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以需求为导向,对标监管部门及《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要求,对目前建成的平台功能查漏补缺,拓展和深化业务应用功能,形成健全完善的园区综合平台,实现对园区日常监管业务的全覆盖、标准化、统一化、智能化,提高园区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规范和应用水平。同时加快建设园区级、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尽快推动实现一、二级重大危险源、关键部位及工艺参数的实时视频监控全覆盖,做到100%自动报警、预警和联动处置。以及实现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点、重点监管危化工艺的全面智能化监控预警。并提升企业终端监测能力,夯实智慧化监管基础。发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地位的作用,鼓励园区内有条件的企业自主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环境监测保护、应急救援管理、智能化二道门等综合云服务平台,加强相关方和作业环节管理信息化管理手段。加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生产监测方面应用。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危化工艺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实现园区企业动态监管、深度分析、差异指导、细分管理,助力化工产业安全转型升级。

尹兆林:免征特定种类消费税 全面从严管控企业碳排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茂名石化执行董事、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中国石化茂湛炼化一体化领导小组组长尹兆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进口石脑油和外采石脑油的消费税先征后退模式,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财务费用。

他建议,将用于生产乙烯、芳烃的进口石脑油、外采石脑油纳入定点直供石脑油适用范围,直接免征消费税。

在谈及全国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尹兆林表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困难较大,从现在开始就要运用市场化机制和相关政策对碳排放进行全面、严格的管控。

他建议,运用市场化机制将碳排放指标向先进企业倾斜,高度重视节能这个“第五能源”,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标准,并适时开征碳税。

杨华:提升长江黄河流域化工园区环境治理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化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杨华围绕几项话题提出建议,其中包括支持打造世界级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提升长江黄河流域化工园区环境治理水平等。

在“十四五”期间,有必要根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结合产业布局、区域资源、科研创新能力,打造一批世界级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实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产业绿色环保发展、区域经济共享共建,加速推动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内产业链安全。

对此,杨华表示,从目前来看,我国石化产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甚至有的品种高度依赖进口,严重影响产业链稳定安全。此外,石化园区的产业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也有待提高。

杨华表示,当前,在对标世界一流化工园区,国内的园区在规模、效益、集约化和产能结构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国石化行业还需要不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着力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杨华建议,重点围绕环渤海湾区、杭州湾区、泛大亚湾区以及海峡西岸区等四大沿海区域,打造一批世界级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同时赋予国家级石化基地政策支持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为实现化工强国创造条件,为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奠定基础。

吕亮功:大力支持发展可降解材料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吕亮功建议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加大对发展可降解材料的支持力度。

从合成材料发展和应用的全场景考虑,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设计和布局国家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修订完善标准体系,规范市场行为。

他建议,围绕生产、加工、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统筹谋划全产业链布局,综合各方力量研究编制全国可降解发展规划和发展路径,形成可降解材料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可降解材料和塑料循环利用的关系,形成互为补充的合成材料可持续发展产业布局;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从财政、制度、税收等多方面持续加强可降解材料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稳定行业预期。

何光亮:让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发挥更大作用

贵州磷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表示,对于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的资金,不同部门、不同体系的统计口径不一致,最终得到的结果也差异过大,导致个别企业没有投入多少却享受到了优惠政策,有的企业实际上投入非常多却难以顺利得到。

因此,何光亮建议税务、审计、工业管理部门、科技部门等有关单位部门,针对企业科研经费实现数据共享、统一统计口径,他说,“希望更客观更科学的统计方式能促使国家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作用,让真正科技创新的企业得到鼓励、相对落后的受到鞭策,经济效益、科技效益双双实现高质量发展。”

与能源相关的提案、建议

在“3060”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本次两会代表委员们的两会议题也集中围绕着“碳中和”的话题展开。不仅光伏、风电等“传统”可再生能源话题不断,更有氢能、地热、绿证等新话题开始受到关注。

刘汉元:加快碳中和进程 筑牢我国能源和外汇安全体系

刘汉元表示,要加快推进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加速碳中和进程,筑牢我国能源和外汇安全体系。

刘汉元建议,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造和应用第一大国,中国制造的光伏、风电产品和相应的资本走向世界,因此要高度肯定和重视中国制造对于全球能源转型、气候治理和全人类的重大意义。

此外,刘汉元还建议要严格执行国家《可再生能源法》与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政策;将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政策执行情况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纳入对地方政府、电网公司的考核范围;逐步将煤电机组转变为调峰电源;加快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及其辅助服务市场建设。

同时,优化储能发展模式保障可再生能源有效消纳。不强制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配置储能系统,以提高储能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等。

武钢:推动绿电消费政策 保障“30·60”目标实现

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两会的提案主要聚焦在保障碳中和目标实现及促进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等相关领域。

武钢建议,尽快出台与配额挂钩的绿证强制认购机制,构建百个碳中和绿色城市示范,出台绿色用电的碳排放认定机制和核算办法,对风资源开发与地方产值税收进行松绑。

他表示,首先应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确保绿电应发尽发,全额保量保价消纳;其次,应加强政府监督力度,禁止地方政府强制绿电低价交易的行为,放开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政策,落实隔墙售电政策;最后,应尽快出台与配额挂钩的绿证强制认购机制,并建立绿电消费认证标准,实施绿证交易与减税、贷款优惠、提升授信额度等进行挂钩的激励政策。

除此之外,出台绿色用电的碳排放认定机制和核算办法,支持新能源直接接入工业园区模式发展,获得地方发展经济指标,鼓励100%可再生能源供给园区的绿色低碳认证体系建设;鼓励新能源基地(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周边直接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推动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示范项目建设,鼓励以“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取代“低电价”模式,吸引产业落地。以及将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碳排放指标尽快纳入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按照“集中规划、批量核准”原则对分散式风电进行统筹规划、通过“以大代”小方式出台风电场到期退役更新改造政策。

金镒: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携手共促“双碳”目标

国家电网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于金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能源领域碳排放总量大,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他认为,全力推动能源绿色发展,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是推动我国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因此,他建议,希望由政府主导制定能源行业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图,出台国家行动方案,提出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梯次达峰方案,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将电能价格与碳排放成本有机结合。同时他还建议要在能源供给侧,坚持和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控制能耗强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在能源消费侧,大力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将电气化纳入行业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态环保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其托底保障和调节作用。

石玉东:碳减排需要攻坚合力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在全国人大代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石玉东看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目标,要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继续推进能源革命,将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链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赋予新动能。同时与发达国家碳减排历史进程相比,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现有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碳减排目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对此,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紧迫任务。石玉东建议:一是完善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及早有序推出国家层面的法律和法规,建立与国际接轨统一互认的标准体系并积极引导各行业快速实现碳减排目标。二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碳排放权监管体系。充分借鉴欧洲发达国家碳排放权监管成熟经验,完善碳排放权监管机制,加强碳排放行为和配额交易的监管,建成公开、公正、公平的碳排放权监管体系。三是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清洁替代。制定清洁替代激励政策,既要提高供给侧生产清洁能源积极性,又要提高消费侧参与清洁替代意愿;完善清洁替代产业布局,加快清洁能源制氢、制热、就地转化等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新产业链,将电气化水平提升纳入国家相关行业和城乡发展规划。四是加快碳排放交易数字化转型。利用区块链、能源大数据、5G通信、人工智能等数字新基建建设契机,完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数字化交易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重点行业监控范围,建成全面、精准、高效和可追溯的碳排放监测与交易系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