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行业动态

“十四五”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这样攻坚

来源:科技日报 872 2021-01-21

针对冬季电动车续航里程“打折”现象,重点攻关全气候动力电池技术,布局整车一体化智能高效热管理技术;聚焦大众关心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问题,重点攻关高安全动力电池技术和安全预警技术;围绕用氢成本偏高和重载燃料电池商用车商业化难的问题,推进大功率长寿命燃料电池系统、高密度车载储氢与供氢技术攻关,强化氢的制—储—输用全链条技术研究……

日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高层论坛在线上举行,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演讲时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全球汽车的形态和格局正在重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要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大势,布局抢占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新赛道。”王志刚强调,过去十多年间,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特别是电动汽车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未来发展不要因为面临的问题和短板,特别是不能因为科技创新没有跟上而起大早赶晚集。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科技创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王志刚说,通过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科技先行等多方共同作用,我国形成了一批国际一流的技术成果,诞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起了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事实证明,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科技发展方面是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从2001年起,科技部就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立了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为“三纵”,电池、电机、电控为“三横”的“三纵三横”总体研发布局。

此后三个五年计划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集中攻关,国家将新能源汽车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攻关的组织模式,确立了“纯电驱动”战略,“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技术水平。

刚刚过去的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逆势上扬,产销量达到了136.6万辆和136.7万辆,连续6年位居全球首位。

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一些基础性问题和底层技术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具备性能跃升的前沿技术成果还不多;电动汽车冬季性能受限、整车安全、大功率燃料电池缺乏等核心技术瓶颈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短板明显,车规级芯片、车控操作系统、测试和验证装备等严重依赖国外;应用验证平台、条件和场景缺乏,部分关键技术突破后,在高度商业化与规模化汽车市场中难以快速落地推广。

直面难题,“十四五”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如何发力?王志刚透露,科技部坚持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坚持“纯电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方向,按照新“三纵三横”总体布局,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为牵引,并行推进多条技术路线研发,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布局补短板和建长板并重的创新链,从能源动力、电驱系统、智能驾驶、车网融合、支撑技术、整车平台等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

“加强新能源汽车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创新,把实现‘从0到1’的突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王志刚表示,前瞻探索全固态动力电池、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电驱动系统等下一代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核心关键技术,布局高安全自动驾驶类脑决策与人机共驾技术、车路云分层决策与网联控制技术等智能驾驶技术,为产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与此同时,提升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迫在眉睫。“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加强新能源汽车科技方面的顶层设计和多学科融合,将在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如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器件、车载操作系统、线控底盘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在智能化、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快实现自立自强。

“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体系。”王志刚说,科技部将积极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协作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体系,为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研发平台对多种变革性技术的集成、牵引、推动效应,加强新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新兴技术的研发布局,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对接。同时,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的主动地位筑牢创新根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