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行业动态

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增速 打造新能源汽车“强心脏”

来源:人民网 826 2020-12-29

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企业小、散、乱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前三家动力电池企业配套量占比由2016年的54.7%提高到2020年72.2%。

编者按: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随着造车“新势力”相继登台亮相,传统车企加快探索转型之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期,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印发,提出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的目标,为下一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具体路径,也为行业发展注入动能和信心。即日起,人民网推出“展望新能源汽车产业”系列观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剖析产业现状,展望未来方向。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以来,在各项政策支持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20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92万辆,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预计“十三五”规划目标将超预期实现。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也取得显著成绩。

装车规模持续领先。我国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动力电池产业集聚区,行业总产能占全球50%以上。截止2020年1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达到254GWh,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为133.5GWh,占总装车量的52.6%,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为112.6GWh,占总装车量的44.3%。

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三元和磷酸铁锂电池是市场主流的电池产品类型,其中,三元电池技术进步明显,规模应用产品单体比能量从2012年的150-160瓦时/公斤提升到280-300瓦时/公斤,提高约2倍,销售价格从3元/瓦时下降至0.7元/瓦时,下降76%;磷酸铁锂单体电池比能量从2012年的100-110瓦时/公斤提升到170-190瓦时/公斤,提高1.7倍,销售价格从3元/瓦时下降至0.6元/瓦时,下降80%。

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形成了结构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四大主材的产品质量大幅提升,骨干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持续增强,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国产制造装备技术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化生产程度和智能制造能力不断提升,现阶段,动力电池全套生产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关键工序装备国产化率达到80%。

产业布局日趋合理。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企业小、散、乱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前三家动力电池企业配套量占比由2016年的54.7%提高到2020年72.2%;从2018年起,我国动力电池规划或在建项目较2017年明显减少,中小企业盲目扩产项目大幅减少,产业投资逐渐回归理性。

未来,面临严峻的全球化竞争态势,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在保持全球产业地位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快创新脚步,持续提升技术水平,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增长。要重点聚焦在“提质”“降本”“保安全”三个方面:

一要加快提升动力电池产品质量。2019年各国家相继推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欧洲传统整车企业纷纷加快布局,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高潮,面对严峻的竞争环境,我国动力电池企业都将提升产品质量管控提到一个新的重视高度,通过严格控制生产制造过程的各关键工艺,增加产品在线检测等手段,进一步提升产品良品率,提高动力电池产品一致性、可靠性,从产品质量方面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二要持续降低动力电池产品成本。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测算,2020年我国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售价分别降至0.6元/瓦时和0.7元/瓦时,根本原因依赖于动力电池技术水平进步、规模化和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因素。随着产业持续发展,整车企业对动力电池降本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未来动力电池企业降本的压力仍然巨大。

三要坚持守住动力电池产品安全底线。近两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车型的增多,销量的增大,安全事故的数量也随着增多,其中由动力电池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占了较大比例。未来,企业要高度重视产品安全,从产品设计、开发、试制生产及售后等多个环节做好产品的安全控制,不断通过新的安全技术的应用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提升产品安全一致性,提高产品综合性能。

2020年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我们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以需求引领方向,抢抓战略机遇,巩固良好势头,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者董扬系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许艳华系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