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行业动态

广东碳交易累计成交额居全国第一

来源:南方网 963 2020-12-17

应对气候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今年9月22日,我国提出碳减排新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多次向国际社会表态,显示出我国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心。

广东始终高度重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工作,作为国家首批低碳省试点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广东充分发挥绿色低碳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体制机制,超额完成国家碳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十年累计下降超44%。

在碳排放交易方面,截至今年12月,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69亿吨,累计成交金额34.89亿元,占全国碳交易试点的38%,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广东碳市场健康运行,减碳增效激励作用明显

由于不同企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各不相同,与其他商品交易一样,温室气体排放权也可以进行交换。碳交易有效促使社会整体减排成本下降。因此,碳排放权交易成为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碳排放问题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

2013年12月,广东省正式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至目前,已经走过了7个履约年度,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下降。

目前,广东碳市场年度排放配额总量达4亿吨左右,配额规模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三(仅次于欧盟、韩国碳市场)。经过六年多的不断探索,广东逐步将占全省碳排放约65%的钢铁、石化、电力、水泥、航空、造纸等六大行业约242家企业纳入碳市场范围,交易量及交易额均居全国七个试点碳市场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是国内碳交易中唯一实行配额免费和有偿发放相结合制度的试点,2013年以来共组织了17次有偿配额竞价拍卖,拍卖收入超过8亿元。2013年企业免费配额的比例为97%,2014年电力企业进一步降低到95%。企业既获得了大部分免费的碳资产,又承担了一定的减排压力,体现了“资源稀缺、使用有价”的理念,提高了企业主动减碳的意识。

据了解,广东碳市场运行以来,减碳增效激励作用明显,超过80%的控排企业实施了节能减碳技术改造项目,超过60%的控排企业实现单位产品碳强度下降,除了石化行业因为油品升级使控排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没有下降之外,其他五个行业控排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均呈总体下降趋势,电力、水泥、钢铁、造纸、民航行业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1.8%、7.1%、12.7%、15.9%、5.4%。

对于如何衡量碳交易市场是否健康,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孟萌认为,需要关注四个维度:一是市场的配额分配方案是否合理科学、公开透明;二是交易市场的组织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三是后续的核查机制是否合理、严格;四是全流程的信息披露过程是否完善。

事实上,广东省早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碳排放信息报告核查机制。从2014年开始,控排企业和第三方核查机构违反《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的行为将被纳入金融征信系统,同时还建立了第三方核查机构“黑名单”制度,纳入“黑名单”的核查机构将不予安排核查任务。

此外,广东省还建立交易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制度,实时公布交易行情、交易价格、交易量等信息,对交易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和监督管理。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广东省进一步增强碳排放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交易的公平性和管理的透明性,推动碳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小微企业减碳激励机制建立,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居民生活

随着广东省碳市场的健康发展,其交易产品也不断丰富。为发挥碳市场的绿色融资和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广东先后推出了配额抵押融资、配额回购融资、配额远期交易等多个碳金融相关业务产品;研究开发碳期权等更丰富的碳金融衍生产品,并大力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发展碳金融服务业务,争取将碳资产打造成为企业的新型融资工具。

另外,广东还创新性地建立了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体系,主要基于小微企业、家庭及居民低碳行为的自愿减排项目的开发管理及市场交易系统,涵盖林业碳汇、分布式光伏发电与节能家电使用等低碳领域,并建立与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制度连接。

碳普惠工作与市民息息相关。以中山市为例,2020年,该市把建设碳普惠试点社区、校园或企业减排项目纳入该市十件民生实事,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作为广东省唯一一个社区类近零碳排放试点项目,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开创了社区建设近零碳排放区示范项目的先河。目前,北区社区建成了低碳驿站、太阳能光伏屋顶、太阳能充电桩、智能垃圾分类系统、雨水回收、太阳能路灯等低碳设施,形成了低碳生活宣传及文化推广常态机制,逐步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介绍,该社区人均碳排放为0.818吨,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5%,社区绿化率达50%,各类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广东省低碳社区评价指标标准,受到了省发展改革委的高度肯定,得到了国内低碳领域专家的认可。

而在达能(中国)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中山工厂,同样进行着减排探索。2017年,该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试运行,借助技术的力量减少碳排放,截止现在,累计光伏发电超过8240 MWH,累计二氧化碳减排约8212.4吨。

在个人层面,广东省也在逐步形成公众低碳行为减排量核算方法学体系,公众低碳意识逐步提升。截至2020年10月初,碳普惠平台商城累计提供约220种商品,累积发放碳币约250万个,累计兑换碳币29万个。截至2020年10月初,累计备案签发来自森林碳汇、分布式光伏发电、共享自行车骑行等项目152.25万吨PHCER(碳普惠核证自愿减排量)。PHCER累计成交量380.57万吨,成交金额6851.93 万元。

生态林纳入碳汇交易体系,林业碳汇交易助力生态扶贫

碳普惠制是广东在全国首创的为市民和小微企业等节能减碳行为赋予价值的减碳激励机制,而林业碳汇碳普惠制则充分考虑生态质量和生态效益,让更多地方森林的经营和保护产生的生态效益得到体现。

肇庆市怀集县的红光村是广东省省定贫困村,由于基础条件差,村民的生活十分贫苦。最近,该村通过“卖空气”的方式,让村集体年收入增加了12.4万元,首次突破了30万元的大关,村子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民笑逐颜开,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基于广东省碳排放管理和交易法规制度体系,高碳排放行业碳排放量超标则必须通过碳排放交易市场,购买碳排放指标,而在碳排放指标的供应方中,就有像红光村林地这样拥有净碳能力的项目。

这所涉及的就是生态补偿机制的林业碳汇。林业碳汇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机制,直接把林地自然生态资源变成纯收益。

事实上,红光村的案例并非个案,早在2017年,广东省级林业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达成的第二笔交易,其来源就是韶关市的贫困村——翁源县翁城镇沾坑村。

近年来,广东省全面推广基于林业碳汇的生态补偿模式,全省符合开发标准的生态林均可纳入碳汇交易体系。

广东通过搭建林业碳普惠制平台并与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对接,实现了林业碳普惠减排量用于省内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的抵消,形成了高耗能、高排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生态功能区的市场化长效补偿机制。

数据显示,至目前控排企业累计购买了150多万吨的林业碳汇,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省定贫困村以及生态发展区带来2500万元收入,为广东的精准扶贫、生态扶贫提供了有效的补充手段,也是区域协调发展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新尝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