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日有韩媒报道中韩跨境污染物传输问题,生态环境部发言人刘友宾在11月30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科学家建议改善空气质量,还是要立足于大力减排本地的污染物,这与中国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的实践经验相契合。从我们的经验看,目前,加大本地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力度是改善本地大气环境质量最有效的途径。”
刘友宾介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坚决向污染宣战,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与2013年相比,中国2019年首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42.6%,北京降幅达51.2%;今年1月至10月,北京市细颗粒物浓度又比去年同比下降7.1%。”
大气污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合作应对。早在1995年,中日韩三国专家已就东北亚大气污染物传输进行了合作研究。2019年11月20日,《东北亚大气污染物长距离跨境传输项目第四阶段研究成果总结报告》(基于2017年监测数据)在韩国首尔发布,主要结论是:在中日韩三国主要城市的PM2.5污染中,本地排放贡献都占主导地位,且三国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加大本国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力度是改善本地环境质量最有效的途径,也可以为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作出贡献。同时,专家们也提出,由于目前主流空气质量模型的物理和化学机理还不完善,也有可能导致低估本地排放的贡献,高估区域长距离传输的贡献。“去年以来,韩国政府出台了《细颗粒物治理综合方案(2020-2024)》《细颗粒物季节性治理制度实施方案》等政策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三国专家的结论和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经验。”刘友宾指出。
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区域及与周边国家的大气污染防治国际合作。自1993年中韩政府签署《环境合作协定》以来,双方已召开23次中韩环境合作联委会会议,大气污染治理是其中的重要议题。近年来,双方环境合作进入快车道,先后签署了《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关于环境空气质量和沙尘监测数据共享协议》《关于深化中韩环境合作的意向书》《中韩环境合作规划(2018-2022)》等一系列双边合作协议。今年11月11日,中韩环境部长召开2020年度工作会晤,双方就大气污染防治、推进中韩环境合作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表示将继续在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加强合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们的态度和立场是一贯的:不管外面有没有诉求、有没有呼声,我们都会把治理大气污染作为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推进下去,这是我们坚定不移要做的事。同时,中国愿意与包括韩国在内的周边国家进一步加强大气领域的交流合作,分享相关经验和研究成果,共同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我们的态度是完全开放和积极的。”刘友宾强调。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