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纳米颗粒 - 科技前沿

南京大学抗“疫”青年科研团队成功制备纳米治疗性抗体

来源:中国科学报 1366 2020-05-18



南京大学供图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但南京大学医学院病原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临床科研青年团队并没有放慢研究新冠病毒的脚步。“我们已制备出以骆驼纳米抗体技术为基础、可用于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的多种治疗性抗体,目前正在进行转化推广与报批申请等准备工作。”该团队学科带头人吴稚伟教授告诉《中国科学报》。


抗“疫”期间,这支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团队积极响应号召,开展科研攻关,在检测试剂盒研发、治疗性抗体筛选以及新冠病毒感染临床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鉴于此,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日前授予该团队为“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冷静应对 科学判断


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武汉,蔓延湖北乃至全国。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发热门诊的诊疗工作中,该院感染科发现了一起涉及11名患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家族聚集病例,随及引起团队的高度关注。


吴稚伟介绍,他们就此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细致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溯源,绘制了这起家族聚集病例发病过程图,显示了11名确诊患者的详细发病过程。


“通过对这起家族聚集病例发病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及传播能力极强,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以发生在新冠病毒感染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之间。”吴稚伟告诉记者。


研究人员同时也判断,无症状者或潜伏期也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潜在传染源。这一发现,为今后更好地了解新新冠病毒发病特征以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更多的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已发表在《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


在新冠病毒暴发初期,建立针对病毒感染的检测技术是科学防疫的重点。


该团队利用约20天的时间,通过与南京大学校友企业合作,成功地研发出可用于新冠病毒快速诊断的IgG/IgM血清抗体诊断试剂盒。该试剂盒显示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在15分钟内诊断出新发感染和既往感染。抗“疫”期间,该团队向江苏、云南等地医疗及疾控机构捐赠了3万多份检测试剂盒,极大提高了针对新冠病毒的诊断效率。


突出优势 协同攻关


将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是医学科研的目标。获奖团队中,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临床科研团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提出了具体的临床需求;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通过协同攻关,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紧密结合,迅速利用骆驼纳米抗体技术平台等,研制出抑制新冠病毒的多种治疗性抗体,为新冠肺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手段。


吴稚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疫情发展态势和疫苗从研发到最终应用容易“错位”,所以治疗性抗体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2003年SARS期间,国内已有很多单位研究治疗性抗体,包括利用康复病人的血清治疗重症病人。但临床及科研人员发现其中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病人被治疗以后,肺部损伤反而更严重。”吴稚伟说。研究发现,这是因为抗体介导感染增强(ADE)现象的存在。


也就是说,病毒在低浓度血清里的复制能力更强,而不是通常认为的被抑制。这也是阻碍SARS疫苗研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该团队之所以选择骆驼,是因为ADE现象和抗体上的一段fc有关,而缺失Fc的骆驼抗体依然能够正常行使其生物学功能。吴稚伟介绍,从2017年开始,他们探索建立骆驼纳米抗体技术平台。但因骆驼农场在徐州,吴稚伟只能每隔两周去一次。“今年从初四开始就在这工作了,一天也没离开过。”


经过协同攻关和艰苦努力,他们已研制出抑制新冠病毒的多种治疗性抗体,目前正在对其进行转化推广与报批申请等工作。


除此之外,获奖团队还成功建立了病毒药物筛选系统,为后续筛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该团队长期致力于传染病的科学防治,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针对高致病性病毒,如埃博拉、新型布尼亚等,开展病毒诊断及治疗性抗体的研发。 


提前布局 前瞻谋划


在人类感染病毒初期,如何设计出快速识别且只识别某一些特定病毒的抗体,是该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


以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为例,据调查,从感染率来看,70%左右的生育年龄女性都有过一过性感染。而HPV在临床上可检测到上百个亚型,但致病性最强的是HPV—16和HPV—18,它们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然而对其检测一直没有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


“现有技术成本比较高,如果要检测,必须要去医院而且还要是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医院。”吴稚伟说,“当检测出宫颈有病变时,再去检测是什么亚型的HPV感染,充其量是一种验证性检测。”于是,吴稚伟和团队成员希望研制出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他表示,如果早期诊断出来,那么临床上的干预成本较低,效果会很好。


近期,该团队利用相关技术平台,针对HPV—16和HPV—18单克隆抗体,再用抗体研制检测试剂盒。目前,相关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


除此之外,该团队还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近年出现并在不断增加的急性病毒感染疾病,也是江苏省高发的疾病,有很高的致死率,目前尚无特效药和疫苗。吴稚伟领衔研制的用于治疗该病的纳米抗体SNB02已于2019年进行了商业化转让,目前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发阶段,有望成为首个源于骆驼的传染病治疗性纳米单抗。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秦志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