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吴永真教授和朱为宏教授课题组在钙钛矿电池大面积空穴提取层的制备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其实验室小面积器件最高光电转化效率已达到25.2%。为实现商业化应用,还需要解决钙钛矿电池的稳定性和大面积制作问题。
为此,华东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创新性地提出分子锚定共组装策略,设计合成含有吸附基团的空穴传输分子TPA-PT-C6和亲水性铵盐CA-Br,协同共组装于ITO电极上,制备高浸润均匀的空穴传输单分子层。CA-Br的引入不但能调节空穴提取层表面能,增加钙钛矿前驱体的浸润性,改善钙钛矿膜的形貌和质量,还能有效钝化界面阳离子空位缺陷。基于该空穴传输层的p-i-n型大面积钙钛矿电池和模块电池分别获得了17.49%和12.67%的光电转化效率。(记者黄辛)
上一篇: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超平整石墨烯薄膜
下一篇: 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发新材料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