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经历了有史以来困难最多、挑战最突出的一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环保产业依然大有可为。当前,环保产业正处在变革与重构的十字路口,如何理性客观地认识当前的形势?
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利好仍在释放
环保市场属于政策驱动型市场,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利好仍在释放。今年年初,全国工商联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并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合作协议》。
对此,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樊友山表示,两部门运用法治、市场、科技、行政等多种手段,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既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环境治理困难,提高绿色发展能力,又要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完善经济政策措施,形成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由此可见,环保产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企业一定要把握好新机遇。
今年,科创板开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重点推荐的七大领域之一就有节能环保领域,在科创板受理的100多家企业中,环保企业占六七家之多。
不仅如此,2018年整个环保行业的并购比2017年在金额上有明显增加,从环保企业的上市数量来讲,和其他行业相比也在增长。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3500亿元,较2016年增长约17.4%,其中环保服务营业收入约7550亿元,同比增长约23.8%,环境保护产品销售收入约6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0.0%。
据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介绍,2018年,我国环保企业已经有3.5万家,总产值超过8万亿人民币。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环保产业增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增速。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新老环境问题交织。”樊友山说。
“希望大家认清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新思路、新举措,以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质量的提升,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樊友山表示,尤其要在环境标准制定、关键技术研发、核心装备制造、优秀人才培养等方面努力探索并积极参与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和社会化监测,助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50强环保企业营收3350亿元
环保行业中民营企业融资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资金短缺,亟待金融部门“输血”或者推出新的融资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给予环保企业资金支持。”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表示,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环保行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了多重影响,许多基本面良好的企业均被波及。
“为更好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议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赵笠钧说,还应加强直接融资制度上的支持,为环保企业在资本市场释放更大的募资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院长徐洪峰表示,金融和实体行业之间依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环保企业普遍缺资金,且仍在使用一些传统的金融模式融资,而忽视了一些新的融资方式,比如绿色金融。
据中国人民大学绿色金融团队测算,2015年~2020年,国内绿色金融需求为15万亿~30万亿元,空间巨大,其中可持续能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保修复、工业污染治理、能源与能源节约等五大领域,绿色融资需求将达到14.6万亿元。
“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先发引领,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后发跟随的全民发展格局。”申港证券总裁助理兼投行业务管理部总经理吴晶表示,在绿色投资方面的战略框架、政策指引和创新性的金融制度安排,将会引导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
同时,为了督促企业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需要在消费端倡导生活方式绿色化,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推动环保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发布了“2019中国环保企业50强榜单”,50强榜单根据各环保企业年度营业收入总额,按照降序排列。
从50强的结构来看,A股上市公司39家,H股上市公司6家,新加坡上市公司1家,非上市环保公司4家。
从数据来看,共有10家公司营收过百亿元,分别是光大国际、北控水务、葛洲坝、三聚环保、格林美、东方园林、盈峰环保、首创股份、碧水源、启迪桑德。
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表示,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1068.07亿元营收位居榜首,是今年环保企业50强唯一一家营收超过千亿的企业;启迪桑德和首创股份营收首次过百亿元;此外,有9家企业营收在50亿元~100亿元之间,这50家企业共创营收总额约3350亿元。
不过,目前仅有10家公司营收过百亿,这与国家提出的目标尚有不小的差距。
2016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关于培育环保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市场主体要进一步壮大,培育出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环保产业产值超过2.8万亿元。同时,要求打造一批技术领先、管理精细、综合服务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国际化的环保公司,建设一批聚集度高、优势特征明显的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和科技转化平台。
“从2019中国环保企业50强榜单看,现在过百亿的企业10家,虽说相去年增加了3家(2018年中国环保企业50强榜单中仅有7家营收破百亿),但距离《意见》目标差距还是巨大的。”马辉说,除了10家过百亿,50亿~100亿的企业也仅9家,到明年要达到“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的目标,还需业内同行加倍努力。
面对“寒冬”,要重新思考行业的过去和未来
“以往环保产业发展更多依赖于政策驱动,而不是企业内生竞争力的提升。”在赵笠钧看来,就环保企业健康发展而言,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在技术创新的路上要保持“少年心”,少年特有的执着与好奇有助于探寻先进的环保技术。
持相似观点的德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副总领事付安仕认为,技术至关重要,技术对于生态的转变以及全球经济的转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面对产业‘寒冬’也要重新思考行业过去和未来发展的路径。”赵笠钧表示,不论是“变局”,还是“重构”,都是一种求新的力量,都反映出产业界正在思考、谋求服务模式的转变和技术迭代的创新,以产业新生态推动绿色发展新格局。面对困境,更要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坚守环保企业的本质,用对品质和创新的坚守推动环保产业的生态演进。
在万本太看来,应基于对当前市场形势的解析,对未来产业前景进行研判,相信必将激发智慧的火花,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企业应该把握机遇、加强交流、凝聚智慧、共商发展,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环保产业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
在政策利好和资本市场助力下,行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和发展路径上予以突破,从而推动环保产业走向集中度更高、企业规模更大、管理水平更高的新格局。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