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商用车领域发展速度会快于动力电池汽车。一方面是因为动力电池汽车 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提供了良好行业基础,社会接受度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发展态势远比电动汽车发展态势更好,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不断积聚,氢燃料电池汽车在 商用车领域优势明显。
7月1-3日,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在海南博鳌隆重召开。会议期间,《新能源汽车报》记者就中氢科技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事宜采访了中国能源工程集团总裁段玉林先生。
中氢科技成立于2016年下半年,是由中国能源工程集团联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国际燃料电池电堆技术专家等共同打造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打造一家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制造特色的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平台。
氢能产业
面临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能源工程集团总裁段玉林认为,未来氢能产业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是氢服务阶段,主要包括制氢、储氢、运氢环节,这些环节的顺利打通有利于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第二是氢转化阶段,目前氢气仍属于危化品,需要国家层面的引导将其归属为能源类,更好调整我国能源结构;第三是氢应用阶段,氢气能量密度高, 应用领域广,未来可以在车辆、船舶、飞机、储能等领域深入推广。
谈到中氢科技的成长, 不得不提2017年12月中国能源工程集团与茂名市人民政
府签订的氢能源项目合作协议。这项协议使得中氢科技获得约6亿元的项目投资,60 亩的项目用地,包括建设氢能源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研制氢燃料电池应用技术及配套城市公共交通的智慧氢气配套系统、建设氢燃料电池及系统集成示范生产厂、建设氢燃料电池氢气配套系统(包括加氢站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等等。
如今,经过十多个月的努力,2019年3月茂名氢能应用研发中心已经落成,并为茂名市引进了奇瑞新能源汽车项目入驻,而且中氢茂名基地开工建设,预计今年9月一期项目投产,良好的开端为中氢科技成长打下发展基础。
段玉林表示:“目前中氢科技具备石墨板电堆、金属板电堆、双极板、膜电极、催化剂、扩散层、系统应用的研发生产能力。自主研发的氢能源产业链技术产品包括:石墨板电堆、金属板电堆、车用系统集成及核心配件、加氢机及加氢站运行等,自主研发的电堆功率从0.1-120kw,可应用于无人机、移动及固定电源、观光车辆、汽车、舟船、军品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中氢科技通过与清华大学联合建立氢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发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的新一代氢燃料电池电堆,与航天科技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合作开发氢燃料电池的系统集成技术,目前中氢科技在低铂催化剂配方、碳纸及GDL的研发制造、膜电极制备、金属和石墨双极板制造工艺、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的设计生产等领域, 已经掌握一定核心技术。
先行先试
产品交给市场检验
中氢科技成长的标志性事件有:2018年9月,中氢科技获批成为北京市首家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生产型企业;2018年11月,中氢科技与中国动力控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确定了在氢燃料发动机工程化应用、加氢站的运行和管理、氢能源车辆在粤港澳大湾区商业化推广、氢燃料电池车智能控制和车联网系统领域的战略合作方向;2019年1月,中氢科技在北京的示范基地正式落成,该基地具备年产1000台60KW、2000台30KW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的能力。
尤其是中氢科技与中国动力的双方协议,为在内地推出燃料电池大巴,中氢科技将提供40千瓦及60千瓦石墨板全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为在香港市场推出燃料电池大巴,中氢科技将提供100千瓦全功率金属板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这标志着中氢科技全功率金属板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和增程式石墨板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正式进入氢能源汽车市场。
“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商用车领域发展速度会快于动力电池汽车。一方面是因为动力电池汽车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提供了良好行业基础,社会接受度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现有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态势远比电动汽车发展态势更好,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不断积聚,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商用车领域优势明显。如今,中氢科技研发生产的清华二代石墨板氢燃料电堆,在2018年12月验收测试指标为2.3KW/L,超过国家2020年项目;金属板电堆体积比功率可达4.0KW/L 以上,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段玉林如是说。
氢燃料电池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多个国家都宣布了禁售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时间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如果氢燃料电池汽车未来替代传统燃油车,这个市场将极其巨大。海南是中国首个宣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省份,并计划于2030 年前实现全岛使用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车将是最优的选择之一。
段玉林透露,中氢科技在海南、江苏苏州等地的产业链基地正在规划建设中;与奇瑞集团已达成合作共识,在安徽芜湖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氢燃料电池车用系统集成,用于商用车和乘用车。与此同时,中氢科技与广汽、宇通、国机智骏汽车的合作也在推进。
上一篇: 甲醇汽车应用或进入实质阶段
下一篇: 锂、钴需求猛涨 价格反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