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李世军教授团队与山东大学郝京诚教授团队等合作,利用一种新型两亲卟啉/金属卟啉的分子识别与配位作用实现了超两亲自组装的多样化精准调控。相关研究成果以杭州师范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发表在Nature子刊Nat. Commun.上。
可控自组装对于超分子材料的制备和自组装体系多样性的呈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超两亲体在纳米结构的构筑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在具有不同形状和尺度的纳米材料多样性构筑方面仍存在挑战。针对这一挑战,他们设计、制备了一种单侧4条四甘醇链取代的两亲卟啉与金属卟啉分子,利用它们与晕苯、C60、4,4’-联吡啶、2,4,6-三吡啶基-1,3,5-三嗪、Cl‒等的分子识别或配位作用构建了一系列具有形状和尺度各异的超两亲体,进而聚集形成纳米球、纳米棒、膜、胶束、囊泡、微米线等丰富形貌的组装体,实现了超分子组装的多样化调控。
杭州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生王淑萍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此项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09363-y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