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就《政府工作报告》的83处修订进行了解读。
在“谈氢色变”的社会众生相里,如何就要加起“氢”?
氢能
有资深人士给岛妹科普,所谓的“谈氢色变”,早已被“氢能源元年”所取代。还不止于当下,以氢为能源构建氢经济社会,也成了目前全球都在紧盯的“宏大未来”。
为什么“氢”忽然就站到了人类能源舞台的中央?
化学课上的知识大家想必还都记得,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水,同时并不会产生任何其他副产物。而由于氧气广泛存在于空气里,氢气也就成了最方便取用、又清洁到百分之百人畜无害的能源。
好能源如何用?国际能源署有个说法:发电、发热、促交通。氢能超越于部分传统能源的关键,即在发电、供热之外,还可“直接”作为交通能源。
行驶里程长、加氢速度快,驾乘操控性和燃油车完全一致同时不失“环保”,无疑让专注于创新体系建设、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一下子“确认了眼神”。
其实,早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就已被“划过重点”,《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则进一步描出了中国氢能的发展路线图:到2020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要达到10000辆、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行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到2030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要“撞线”200万,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0亿元。
氢能源成了国家能源战略中的重点猎捕对象,底气在何?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给岛妹介绍了一番中国目前的“氢”能力。
一方面,中国现有工业制氢量已达2500万吨/年,什么概念?光这些就能养活约1亿辆燃料电池乘用车;同时,每年风电、光伏、水电等新能源电源限电约1000亿千瓦时,可由此电解水制氢约200万吨;中国大规模的化工行业的“天时地利”,还带来大量无法循环利用的副产氢……
都说中国是基建狂魔,从“制造”到“智造”,这回中间只隔了一个,氢。
发展
但氢能的“野心”从来不止于单个国家。
意思不难解,氢能会成为全球能源系统转型中谁都不可打偏的靶子。各国的战略“弯道”上,守好氢能,即是在相当程度上,守好了各家的能源安全。
《中国氢能产业研究报告》也定好了“底线”—— 未来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至少”要达到10%,与电力协同互补。这回《政府工作报告》增补进的“加氢设施建设”,也是为了直接助力氢燃料电池车。
理论上讲,几乎没有不火的道理的氢燃料电池车、加氢站,在现实中发展得咋样?
经岛妹细细查考,截止2017年年底,欧洲拥有139座正在运行的加氢站,亚洲拥有118(其中日本拥有91)座,北美拥有68座,南美拥有1座,澳大利亚拥有1座。
而中国呢,到2018年7月,我国“已建成、在用及在建”的加氢站共有41座,实际投入或即将可运营的加氢站仅为14座。“中国的氢能源应用有了很好的开端,但显然还没有一举进入高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把现状说了个清楚。
差距有,还不小,背后原因在哪?
比如中国制氢技术虽已居世界首位,但除了煤气化制氢、碱性电解水制氢、光催化制氢有特殊优势外,天然气重整制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与国外仍有技术落差。
又如我国在质子交换膜组、发动机、传感器等核心产品上尚有技术难点要攻关;氢燃料电池总体上也尚处于工程化开发阶段。
自然了,氢天然带有易燃、易爆、易泄露等特性,尽管之前在奥运会、世博会上大家部分见证了氢的安全可靠性,但作为新手难免“捏把汗”。
在氢安全技术上,中国目前的氢与材料相容性虽颇具特色,但总体还是落后于老牌“氢国”——日本、德国、美国。
而未来战略规划的参照系呢,倒也不缺乏。
而作为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排头兵”的日本,在布局、研发、产品生产之外,还有很多普通家庭肉眼可见的“分布式能源”,将“用户端”与“供给侧”整合,氢能切实进入了日常生活。
“既是国际战略,也是能源转型,发展氢能,是中国一定要走的路”。
不仅如此,氢能还要实现可持续、多面化开发。“中国力度”要使对地方,要在汽车、轨道交通、船舶、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氢能,最终形成“氢能社会”。
《报告》“一声令下”,后续如何优化?
不少业内人士给岛妹的共同“分享”是——精确布局氢能的顶层设计。简单点说,就是先要把氢能体系搞清楚。比如要怎么开发、能源成本上是可以接受的?环境“红利”如何平衡?能源利用有多大收益空间?“未来感”的氢能汽车、无人机孰先孰后?
具体来讲,发展氢能,有几步路必然不可绕过:其一,把氢能从危化品中分离出来,消除“谈氢色变”;其二,层层细化政策,加速核心技术研发;其三,针对目前离你我最近的加氢站建设,要健全加氢站建设标准、降低审批难度,更要明确补贴、组建运营“国家队”。
有朋友预估,2019年中国氢能产业将迎来大繁荣;业内学者则又把时间推远了一步,呼吁将氢能源正式列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