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新材料 - 企业动态

低阻、透明且超低雾度!载诚科技率先推出第三代柔性纳米透明导电薄膜

来源:载诚科技 4643 2021-09-11

颗粒在线讯:近年来,新型显示、智能消费电子、互联网、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催生了大量新兴功能膜材料的应用需求。

以光学导电薄膜为例,随着电子产品向人机交互、可穿戴化方向发展,光电器件也出现轻质化、大型化、超薄化和柔性化的要求,业界对更轻、更薄、更柔性的光学导电薄膜的需求日益迫切。

在这一趋势下,柔性透明导电薄膜也逐渐成为光学导电材料薄膜领域的发展新方向。

北京载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载诚科技”)正以其核心产品——柔性纳米透明导电薄膜在这条日益火热的赛道里崭露头角。

01 课题组出身,深耕柔性领域

载诚科技成立于2018年。作为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孵化的重点高科技项目,课题组出身的载诚科技身上最明显的标签就是浓厚的自主研发属性。

“载诚科技的前身就是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和美国密西根大学的一个联合课题组。”载诚科技CEO仲树栋介绍,立足光学导电材料领域,研究前瞻性课题,立项研究出成果,进而将成果推向市场是载诚科技独特发展路径。

仲树栋提到,载诚科技的核心团队在2013年时就已经意识到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发展潜力,并随即进行立项研究。

据了解,在导电薄膜领域,第一代技术产品ITO是应用最广泛的透明薄膜电极,但产品原材料中的原生铟锡矿石资源稀少,制备方式需要高真空的环境和复杂昂贵的设备,制备流程复杂冗长、材料利用率低,成本高,加之其本身脆弱易折的特性,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柔性电子器件任意弯折的应用需求。

而被用来尝试取代ITO的碳纳米管、金属纳米线、石墨烯、金属网格和导电聚合物等第二代光学导电透明电极材料,虽具备一定的柔韧度和较低的方阻(方块电阻)等优点,但其导电率和透光度等仍不理想,制备工艺要求一样复杂,而且常用的旋涂工艺材料浪费严重,无法连续性批量化生产,很大程度限制了其更广泛应用。

如何获得更低方阻、更高透光率且兼具柔性透明电极,并实现简单、快速、大面积、低成本的制备成为载诚科技的重点研究方向。

历经数载,载诚科技核心产品——第三代柔性超低阻薄膜透明电极材料应运而生。

第三代柔性超低阻薄膜透明电极材料

第三代柔性超低阻薄膜透明电极材料

第三代柔性超低阻薄膜透明电极材料

据介绍,载诚科技的柔性超低阻薄膜透明电极材料具备超低电阻、超高透光、超低雾度且柔性极佳等特性,在常温环境下完全匹配现有工业化生产设备,制备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完美解决前两代电极自身缺陷并且整体全面提升性能参数。

“柔性超导薄膜解决了10纳米以下超薄透明导电薄膜‘岛状分散’的世界难题,实现了同时具备透光率90%以上和表面电阻10欧姆以下、雾度低于0.1%的透明电极的稳定应用。”仲树栋提到。

柔性超导电膜

“对于有柔性需求的电子元器件来说,柔性超导电膜将成为首选。”仲树栋表示。

02 市场化的转型压力

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这一点对于柔性超导薄膜同样适用。作为市场新事物,柔性超导薄膜的市场化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和前代技术下早已被市场所接受的成熟产品相比,柔性超导薄膜还是一种新事物,因为客户对产品的认知不足,我们前期在对外推广的时并不顺利。”

这是仲树栋及其团队始料未及的。“在我们看来,近些年柔性光学导电材料市场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的产品更是具备此前领域其他产品所不具备的多种优异性能,理应具备极大的市场潜力。”

在对问题的复盘中,仲树栋发现,做课题研发与做市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

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市场端和实验室要求的标准不一致。

市场最关注的是新材料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交付能力以及导入后是否会影响自身供应链成本,而载诚科技作为科研型企业,此前更多是考虑怎么样将材料的性能做到最好。

“我们引以为傲的产品研发标准却影响到我们产品的市场推广,这是我们没能想到的。” 从研发转变为经营者,角色的差距,这让仲树栋陷入沉思:“优秀的产品推广不出去,公司无法获利,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仲树栋认为,载诚科技不应该只盯着技术这单一维度,要适时做一些改变。

“针对市场的要求,我们积极对接合作企业,对材料的量产、成本、生产工艺以及和供应链的适配性都进行了标准测试。”仲树栋表示,经过调整,载诚科技的柔性超低阻薄膜透明电极材料已经通过了多家企业的生产验证。

如今,载诚科技的柔性超低阻薄膜透明电极材料已经具备了大批量产的能力,在常温环境下完全匹配现有工业化生产设备,柔性超导薄膜的应⽤制程可直接简化传统流程的⼀半以上,产品的良率也得到提⾼;同时比起传统透明电极的⽣产流程,还可以免去所有的银浆制程,减少⾄少⼀半以上的设备、⼚房以及⽣产⼈员投⼊,产品成本优势明显。

(新材料⼯艺优势)

03 引领行业新赛道

从技术研发到实现市场转型,这一路虽然不容易,但载诚科技仍然在坚持。

在仲树栋看来,载诚科技积累了大批科研成果,有着众多专利,如果不能将产品成果推广到市场,这对于载诚科技自身、柔性透明导电薄膜行业乃至国内市场都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仲树栋提到,虽然近些年中国的透明电极行业发展看似一片繁荣,但中国的透明电极市场竞争力与产品的创新研发实力还是远落后于欧美、日本、韩国等市场。

“国内在前代透明电极产品上落后于国外的最大原因,就在国内企业做得更多的是生产而非研发,是跟随者角色而非引领者。”仲树栋对新材料在线®表示。

“但目前柔性透明导电薄膜领域还处于一个行业发展初期,每一个把握市场先机、率先研发出具备独特优势产品的企业都有可能成为行业领域者。”

无疑,凭借第三代柔性超低阻透明电极材料,载诚科技已经率先抢占了先机。

在仲树栋看来,高度的自主研发实力是载诚科技获得成功的基石。

据了解,载诚科技公司核心团队汇聚了以联合创始人、美国密西根大学L.Jay Guo郭凌杰教授为首的,来自密西根大学、康乃尔大学、北京大学、埃森哲等世界著名学府和五百强企业的国内外精英,以此形成雄厚的高科技技术研发能力,并发表了超过35篇论文期刊专利,研发人才占比方面更是达到了30%。

广州研发生产基地

广州研发生产基地(广州市黄浦区)

展望未来,仲树栋表示,载诚科技将持续加强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在保持研发投入的前提下,也将积极与客户一起做包括硬件、终端等更多产品探讨和研发,全面打造柔性纳米透明导电薄膜材料产业平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