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纳米颗粒 - 科技前沿

北京大学:由五边形石墨烯纳米带组装的三维多孔金属碳结构及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科学材料站 1579 2021-10-18

由五边形石墨烯纳米带组装的三维多孔金属碳结构及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颗粒在线讯:从古老的石墨、金刚石到石墨烯、五边形石墨烯,碳在新材料的研究中,一直充当着领头羊的作用。而三维多孔金属性纯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一直是碳材料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维碳纳米管的金属性依赖于其手征性且实验中难以实现可控生长和分离;二维石墨烯因其费米面处的电子态密度为零只能表现出半金属性;虽然三维石墨是金属性的但属于层状而非多孔材料。

目前所报道的三维多孔金属性碳结构大都由石墨烯纳米带构成,其结构基元为碳六元环。能否用五边形石墨烯纳米带来构建多孔金属性碳结构?这种材料能否像由石墨烯纳米带构建的三维多孔碳材料那样可望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研究工作首次回答了这些挑战性问题。

文章简介

北京大学王前教授研究组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发表题为”A New 3D Metallic Carbon Composed of Penta-Graphene Nanoribbons as a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 for Sodium-Ion Batteries”的文章。该工作模拟设计了一种新型三维金属碳结构penta-oC36,并探究了它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质。

文章要点

要点一:由五边形石墨烯纳米带构建的三维金属碳结构

通过将五边形石墨烯纳米带两侧带有悬挂键的碳原子与邻近的同种原子键合,模拟设计出一种具有正交晶系(orthogonal symmetry)的多孔碳结构,该结构的晶胞中含有36个碳原子,因而将其命名为penta-oC36。

该结构中一维通道直径为8.6 Å,沿晶胞基矢c方向延伸。声子谱的计算及高温下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确认了penta-oC36的动力学稳定性和热学稳定性。

图1. Penta-oC36的模拟设计.

图1. Penta-oC36的模拟设计.

要点二:Penta-oC36的力学性质分析

Penta-oC36的力学性质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晶胞基矢c方向上的杨氏模量大、理想强度高,而在另两个晶胞基矢方向上杨氏模量小、理想强度低,因此,是一种柔性碳材料。

图2. Penta-oC36的力学性质分析

图2. Penta-oC36的力学性质分析.

要点三:Penta-oC36的电子结构分析

虽然五边形石墨烯是宽带隙半导体,但由五边形石墨烯纳米带所形成的penta-oC36有电子能带穿越费米能级,表现出金属性。

这些能带均在含有沿晶胞基矢c方向晶格动量的布里渊区高对称路径上穿越费米能级,表明penta-oC36的金属性在晶胞基矢c方向上出现。电子局域函数ELF的分析发现,离域电子(ELF = 0.5)通道围绕三配位的碳原子,形成沿晶胞基矢c方向的离域电子通道。

图3. Penta-oC36的电子结构分析

图3. Penta-oC36的电子结构分析。

要点四:Penta-oC36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的性质分析

Penta-oC36规则的孔道结构和内秉的金属导电特性为其在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基础。计算表明吸附钠离子的可逆容量高达496.9 mA·h·g-1,是硬碳可逆容量的两倍,且在钠离子完全吸附、脱附的情况下平均开路电压低(0.39 V),可以在避免枝晶产生的同时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

在不同的钠离子浓度下,钠离子在penta-oC36一维通道中的迁移势垒均可低至0.01 eV数量级,表明出钠离子在penta-oC36中有快速的扩散动力学。

图4. Penta-oC36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分析

图4. Penta-oC36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分析。

要点五:前瞻

本工作为设计和合成以五边形为结构基元的三维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和结构模型。2015年由该研究组所提出的五边形石墨烯[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2, 2372 (2015)]极大地推动了超越石墨烯的二维材料研究,实现了百余年来数学家所提出的用五边形堆砌二维平面的数学模型,并且为由其他元素所构成的五边形二维材料提供了原子结构模型。

迄今为止,人们已发现了百余种五边形二维结构,有的已被实验合成 (参见我们所建的数据库:http://www.pubsd.com)。本研究工作将进一步把五边形二维结构推进到三维结构,以丰富以五边形为基元的新型功能材料,这些材料将在电池、催化与微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章链接

A New 3D Metallic Carbon Composed of Penta-Graphene Nanoribbons as a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1/ta/d1ta07000b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