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纳米颗粒 - 科技前沿

国家纳米中心在大脑神经调控与读取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来源: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1767 2021-11-19

  颗粒在线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方英团队在高精度神经调控与读取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以Self-assembled multifunctional neural probes for precise integration of optogenetics and electrophysiology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脑科学的核心目标是解析神经电活动如何控制大脑的功能以及脑疾病的神经机制。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精准调控与读取特定神经环路的电活动信息。其中光遗传与多通道电生理记录联用技术,可以实现对神经元电活动的高时间分辨率调控与读取,在神经功能环路解析和脑疾病机制研究中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传统方法中,由于光刺激范围与电极记录范围在空间上存在一到两个数量级的差别,导致神经元电活动功能归属模糊,给神经环路的高精度解析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该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发展大脑神经信息分析新技术及其在脑功能解析和脑机接口领域中的应用。前期,团队利用微纳加工技术和生物相容性纳米材料,发展了一系列新型柔性神经电极技术,包括可注射式柔性神经电极(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5, 10, 629)、基于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柔性全碳神经电极(Nano Letters, 2017, 17, 71),以及高密度柔性神经流苏电极(Science Advances, 2019, 5, eaav2842)等,为长期稳定读取大脑神经电活动提供了重要工具。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研究人员近期构建了一种多功能柔性神经电极技术,同步实现了大脑中基因载体的精准递送、长期光遗传学调控和神经电生理记录。利用弹性毛细自组装原理,研究人员将高通量柔性神经电极和光导元件在含有光遗传基因载体的聚合物液体中进行自组装,得到了体积只有纳升级别的多功能柔性神经电极。研究发现,多功能柔性神经电极能够实现基因载体在电极-神经界面的高效递送和表达。基于此,研究人员利用多功能柔性神经电极将光遗传蛋白精准表达在电极-神经界面100微米范围内,从而确保了光遗传调控神经元集群和电生理记录神经元集群的高度空间一致性。进一步利用柔性神经电极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实现了对大脑神经元电活动长达三个月以上的稳定读取与调控。 

  研究成果在神经环路的精准解析和脑机接口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该项研究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认知与类脑前沿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帕金森综合症的神经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超薄柔性神经电极用于古老脑的编码机制研究”的支持。 

图1 (a)多功能柔性神经电极的自组装示意图(b)大脑中基因载体的精准递送

图1 (a)多功能柔性神经电极的自组装示意图(b)大脑中基因载体的精准递送

国家纳米中心在大脑神经调控与读取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图2 (a)柔性神经电极(b)多功能柔性神经电极(c)电极-神经界面的精准基因递送和表达(d)大脑中同步神经读取与调控(e)精准神经读取与调控示意图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