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纳米颗粒 - 科技前沿

化学所发展出单纳米颗粒可视化检测新方法

来源:化学研究所 1527 2022-04-24

  颗粒在线讯:纳米尺度物体的可视化检测在纳米材料表征、自组装、化学合成和生物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常规的荧光显微技术虽然能够实现分子水平检测,但需要荧光探针标记,且存在光漂白等问题。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宋延林课题组围绕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制备出多维度纳米光子结构,并对其生物检测应用开展了系统研究,实现了无标记、超灵敏地定量检测。研究发现,当病原体特异性地结合在纳米光子结构上时,会产生散射共振增强作用,显著改变散射光的颜色,可在10分钟内实现快速检测。纳米光子结构的光学信号可对0到1.0 x 105 PFU mL-1范围内的病原体进行实时响应,检测限降低到~1 PFU μL-1。该方法无需荧光标记、昂贵的实验仪器和专业的技术人员,为发展简便的高灵敏光学生物检测平台提供了新思路(Chem. Rev. 2022, 122, 5, 5144-5164;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24234;Adv. Mater. Interfaces 2022, 2102164)。   

  近日,宋延林研究团队基于纳米印刷技术,发展出一种快速、无标记、可便携的单纳米颗粒可视化检测方法(如图)。印刷制备的一维纳米结构在可见光区域具有独特的光学共振特性。研究发现,当一维纳米结构的尺寸大于临界值时,散射和衍射信号均出现在可见光区域,能够显著放大纳米尺度物体的光学信号,突破传统的光学衍射极限。研究基于上述成果,利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甚至手机可以直接观察到单个小至50 nm的物体或缺陷,实现了光学可视化检测多种纳米结构。进而在一维纳米结构表面修饰特异性抗体,实现实时检测、计数测量生物体液环境中的单个病原体颗粒。与已报道的纳米尺度光学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可便携,且广泛适用于不同纳米材料和结构,在自组装、微流控监测、集成光子和生物传感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atter上。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支持。 

基于印刷一维纳米结构实现单纳米颗粒的可视化检测

基于印刷一维纳米结构实现单纳米颗粒的可视化检测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