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新材料 - 科技前沿

过程工程所等开发出单原子锡/碳复合材料

来源:过程工程研究所 1739 2022-04-28

颗粒在线讯:负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容量的关键因素。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燃料清洁转化研究部能源催化与多孔材料课题组副研究员王艳红与长沙学院教授陈晗合作,在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创新性地将具有单原子结构的锡与纳米碳球进行复合制备,开发出具有高倍率、长周期循环稳定的单原子锡/碳复合负极材料,这对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近年来,单原子复合材料被应用于催化、储能等领域,单原子复合材料用做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可改善材料的动力学行为,抑制其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金属锡基材料具有较高的储锂容量,但锂化过程中Li-Sn合金的形成导致材料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带来巨大的体积膨胀,影响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阻碍了锡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商业化应用。单原子锡与纳米碳球复合制备的锡基单原子复合材料,有望解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体积变化大及电化学性能不佳等问题。 

  燃料清洁转化研究部能源催化与多孔材料课题组致力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获多项发明专利。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科研人员利用金属阳离子Sn2+与酚醛树脂中酚羟基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实现金属阳离子在酚醛树脂骨架结构中的原子级限域封装,进而得到单原子锡/碳复合材料。在完全锂化状态下每个锡原子倾向于吸附3个锂离子,并在去锂化过程中实现一步脱附反应,表现出独特的储锂机制。与多步去合金化反应得到的常规锡基负极材料相比,锡单原子的脱/嵌锂过程表现出更快的动力学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电化学反应特点,具有更突出的电化学性能。该单原子锡/碳复合材料在1000 m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7000周后容量保持率高达78.5%(281 mAh g-1),对应的容量损失率为0.0031%/周,而同样条件循环的二氧化锡纳米颗粒/碳复合材料循环7000周,容量衰减为0。 

  单原子锡/碳复合材料的制备,促进了锡基复合材料的商业化应用,并为长周期循环的锂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价值,进一步推进对合金化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电化学行为的全面理解与认识。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020李嘉诚基金会跨学科研究基金的支持。 

过程工程所等开发出单原子锡/碳复合材料

  图1.(a)SASn/C复合材料制备流程示意图,(b)前驱体3-AF/Sn和(c)SASn/C的SEM图片,(d-g)SASn/C材料的EDS mapping图,(h)SASn/C材料的球差矫正HAADF-STEM图片

过程工程所等开发出单原子锡/碳复合材料

  图2.CNS和SASn/C材料的XPS(a)Sn 3d、(b)O 1s谱图,(c-d)FT-IR谱图,SASn/C材料的Sn k-edge XANES谱图和(f)R空间,(g)K空间及(h)小波变换拟合结果,(i)SASn/C材料中Sn原子配位环境示意图

单原子锡碳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

图3.单原子锡碳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