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绿色能源 - 企业动态

车享受质疑? 理想汽车宣布到2025年占据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20%份额

来源:《财经》新媒体 891 2021-02-25

中国市场还没有一家车企实现市占率超20%,而只有一款车型的理想希望在2025做到。看似不可实现,但这或许正是互联网造车的魅力。

\

翻过鼠年的篇章,一向低调的理想汽车(NASDAQ: LI)突然高调起来,甚至有些超乎想象的“疯狂”。

2021年2月22日,理想汽车发布了公司内部信,宣布到2025年,占据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20%的份额,成为排名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

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的这一高调宣言,迅速在朋友圈刷屏,质疑者众、认可者寡。

在汽车产业的历史上,车企高管口号式的大肆宣传屡见不鲜,毕竟不论是对消费者还是投资者,都需要看到企业斗志昂扬的一面,车企定一个博眼球的目标绝对是无本万利的举措。

但在众多口号式宣传中,从未有过如李想一般激进乃至疯狂的“鸡血”,毕竟历史上还没有过任何一家车企在中国的市占率突破20%。而理想计划,5年内将市占率由不到3%提升至20%,绝对是任何车企都不曾想象的。

压力就是动力。显然,理想汽车刚刚走出因增程式被质疑的五年,又走进因市占率目标被质疑的新五年。理想汽车,莫非在享受质疑?

20%市场份额意味着什么?

理想汽车之所以将2025年目标定在20%市占率,是因为在2020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前五个品牌占据了96.5%的市场份额。理想汽车认为,2030年智能电动车的市场竞争会和手机相似,只有获得25%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才有机会成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头部企业。

而在此之前,也只有在2025年拿到中国智能电动车2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公认的头部企业,才有足够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储备,参与到2030年更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去。

智能手机产业是智能汽车行业预测最重要的模版之一,理想汽车基于未来市场格局制定目标无可厚非,但在汽车领域,20%的市占率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概念。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3.900, -0.06, -1.52%)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去年增长10.9%,达136.7万辆,其中,五菱宏光MINI EV和特斯拉Model 3是国内唯二全年销量突破十万辆车型,分别销售119255辆和135449辆,但其市场占比均不超过10%。

从企业来看,比亚迪(208.990, -16.01, -7.12%)以179054辆的累计销量,再度荣登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宝座,排名第二的,则是仅以万辆销量落后的上汽通用五菱(全年销量165609辆)。这两家车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3.1%和12.1%。

由此可见20%市占率的龙头目标,何其高。

将视野由新能源扩大到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勉强能与20%市场份额挂钩的,是大众汽车集团及其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总交付量为385万辆,市占率为19.3%。但这是由南北大众合力为之的结果,拆分来看,无论是一汽-大众,还是上汽大众,都在10%左右徘徊。

这也意味着,在中国市场,不仅还没有任何一家车企实现市占率突破20%,而且离这个目标都有较大距离。

再从绝对销量的角度来看,根据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显示,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为新车销售总量20%为600万辆,这也与大部分分析机构预测的数据基本吻合。

按照理想汽车的规划,2025年,理想汽车的年销量将突破120万辆,而按照理想汽车自己的测算,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800万,届时理想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160万辆,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里,理想汽车的年销量刚刚突破3万。

5年内销量由3万到160万,这是任何一家车企都不曾许下的豪言壮志。

要知道2008年经济危机后,由于一系列提振汽车销量的政策出现,5年内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量超过千万,这一增量,远远大于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即便如此也未曾出现如此疯狂的汽车企业。

与理想梦想最为接近是国产汽车的标杆品牌吉利,2008-2018年,吉利汽车的销量从20.42万辆增加到150.08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22.1%。

在更为激进的增量市场中,吉利企业突破150万销量也用了10年时间,理想汽车5年目标的夸张程度可见一斑。

李想的底气

\

在李想疯狂言论前,理想汽车刚刚完成了交付史上的又一里程碑。2021年2月18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突破4万辆。自2019年12月4日理想ONE正式开启交付以来,理想汽车仅用14.5个月就完成了首个4万辆的交付,创下新造车势力最快交付纪录。

需要注意的是,理想汽车旗下仅一款车型理想ONE,近几个月来,理想汽车已经蝉联了全尺寸新能源SUV车型的销冠,这意味着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再结合30万+的价位,理想ONE其实已是当之无愧的现象级爆款车型了。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理想ONE和其他新能源SUV最大的区别就是其特有的增程式技术路线,在当前充电技术、充电设施不够成熟的市场环境下,无续航焦虑的增程式优势明显,尤其是在能耗相对较大的SUV领域。

所谓增程式电动车,简单来讲,即是由一台发动机烧油发电,再通过电机驱动车辆的动力系统。

乍一看,原本一步到位(化学能-动能)的动力转化系统,被拆成了两次能量转化(化学能-电能-动能),看似多此一举,但事实上由于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动机,只负责发电,不参与车辆驱动也不受路况影响,可始终保持高效能量转换,在城市工况下,其综合能源利用率还在所谓“一步到位”之上。

继理想ONE后,2020年12月底,岚图汽车也发布辆售价不超过40万的增程式电动车,很显然,增程式的市场价值,已开始得到市场的认可。

以城市纯电、长途发电为用户价值的增程电动平台,是理想汽车纵横未来五年的一大杀器,但更为重要且更为长久的竞争力,其实是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部分。

理想ONE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其前身“车和家”的家庭属性,考虑了包含男主人、女主人、长辈和孩子在内的每一位家庭成员的需求。良好的驾驶体验、持续成长的能力、副驾驶屏幕、第二排电动座椅、第三排的通道、巨大的后备箱等,都是为家庭而设计,这也是理想汽车的愿景:创造移动的家。

在技术层面,理想汽车认为接下来十年,自动驾驶会以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2030年不论是车载算力还是传感器的分辨率都会得到数百倍的提升。上千TOPS(算力单位)的芯片,上亿像素的摄像头以及高分辨率固态激光雷达,都会变成自动驾驶的标配。

为此,理想汽车即将在2022年推出“进可攻退可守”的第二款车型,内部代号为X01,不仅在动力系统上维持增程式的技术方案,符合当下市场需求,还具备最高可升级为L4级别自动驾驶的硬件条件。这款车,也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理想汽车的未来。

除汽车产品市场认可度、技术路线、智能化体验等自身的种种优势外,理想汽车2020年疯长的市值,也是李想大放厥词的底气之一。截至2021年2月23日收盘,理想汽车股价26.99美元,市值超242亿美元。

这意味着在上市前就精打细算不差钱的理想汽车,有了更充裕的资金,去做人才和技术的储备以及营销网络的建设。

梦想的悖论

\

尽管理想汽车有着诸多内、外部条件,去冲刺新能源头部企业,但五年20%的市占率终究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激进目标。

理想汽车在过去五年,最值得称道的是找准了用户群体,凭借一款车型打出了现象级的表现,但反过来,这也将是理想汽车冲刺百万销量最大的障碍,越是精准,其销量上限越是狭窄。

理想ONE定位大型智能电动SUV,售价32.8万,其第二款车型几乎是理想ONE的升级版,价位只高不低,而高价和销量历来是一对反义词。

特斯拉最畅销车型Model 3诞生的意义就是通过低价来疯狂抢夺用户,近两年来特斯拉以价换市的逻辑更是毫不遮掩,甚至到了不折手段的地步。近日,还有媒体爆料特斯拉将推出16万级的中国特供车,尽管这一言论已被特斯拉辟谣,但所呈现的以价换市思路却是货真价实的。

反观理想汽车,还处于品牌形象的塑造期,并不适合推出低价车型,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在和理想汽车内部人士的多次交流中,也基本确定了理想汽车近几年主要精力是高端车型,至于普及性更广的低价车,将是很久以后才会考虑的目标。

而从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中不难看出,新能源市场已经呈现出两头宽中间窄的哑铃型结构,10万以下的低价车占据着新能源市场一半份额,这也意味着,只有高端车型的理想汽车,5年内很难在销量上做到新能源全领域的头部企业。

在理想汽车的内部信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的愿望是,车型覆盖15-50万的价位,让更多人可以拥有高品质的移动的家。

但截至目前,除了数年前已被淘汰的SEV项目,理想汽车毫无低端车型的信息流出。接受出行一客(ID:carcaijing)采访的多位内部人士都表示,不清楚低端车型相关情况。

另一方面,即便理想汽车在2025年前,真的将15万级的新能源汽车投向市场,它也还将面临另一个产品冲量的巨大鸿沟,即品牌认可度。

一个汽车品牌口碑的积累,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这需要用户在长期驾驶后产生高度认可,并几乎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扩散,因为车主之间的交流远比企业自身的宣传分量大,而这个过程的单位往往是“年”。

相对来说,高端品牌向低端品牌渗透的进度会快得多,但也绝不是三五年间就可以快速形成龙头地位,这是品牌认知不可避免的障碍。

正如电影《功夫》里的经典台词,“要成为绝世高手,并非一朝一夕,除非是天生武学奇才,但是这种人万中无一。”于汽车品牌而言,需要何等碾压同级、独领风骚的产品,才能跨越品牌的认知障碍。

如果理想汽车将行业龙头目标的范围缩小到SUV新能源车型,或是中高端新能源车型,甚至是将时间推移至2030年,这都将是一个尚有可为的远大理想,但5年20%市场份额,确实超乎常理。

不过互联网向来擅长创造奇迹,哪怕有一万个不可能的理由,也会在心里萌生一份对2025年的期待。李想,会是那个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么?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