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作者邓肯在河边“放生”塑料瓶。图片来源:Sara Hylton/NGS
河水中塑料瓶的旅途比我们想象的要长。最近,科学家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发表研究指出,进入河流的塑料瓶可在数月内漂流3000公里。
为了追踪塑料瓶的源头以更好地解决污染问题,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者艾米丽·邓肯和她的同事们利用GPS和卫星技术追踪了25个塑料瓶。
邓肯等人使用的卫星追踪手段与动物研究者追踪海龟行迹的手段类似。“如果(这种方法)可以追踪海龟,为什么我们不能追踪塑料瓶?”邓肯表示。
邓肯等人沿着流经印度和孟加拉的恒河释放了25个塑料瓶,恒河是全球造成海洋塑料污染的第二大河流。研究者发现,普通瓶子每日行程约为1公里,一些塑料瓶最终抵达孟加拉湾,平均每日在海上漂流6公里。
以其中一个从孟加拉湾出发的瓶子为例,这个瓶子行进了约3000公里,并在94天内绕着印度东部海岸线盘旋。速度最快的瓶子,一天大约可行进21公里,若洋流和风速变换,这些瓶子可能漂得更远更快。
研究者还发现,这些瓶子沿恒河呈阶梯状运动,其中约40%滞留在了河岸边。在季风季节,这些垃圾可能会被冲入海洋。
这项研究可以为管理内陆垃圾的人们提供指南,包括何时何地清理河流中的垃圾。据估算,2010年有500万吨~1300万吨塑料废物进入海洋。邓肯等人的研究数据表明,河流的确是造成海洋塑料污染的重要途径。围绕河流展开的人为活动将海洋和内陆连接起来,并对海洋中的塑料含量产生影响。
邓肯表示,跟踪塑料瓶的行迹,可以帮助不同国家或地区明确垃圾的管辖范围,从而在源头上阻止海洋塑料污染。
相关论文信息:
上一篇: 水中微塑料易被细胞吸收
下一篇: 新回收工艺有望大量减少塑料废料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