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粉体颗粒 - 行业动态

强政策重创新 包头稀土高新区加速迈向“世界磁谷”

来源:科技日报 1112 2020-11-11

包头稀土高新区着力构建“两院五园”协同创新的稀土研发新格局,累计建成稀土类企业研发中心30家、占内蒙古自治区研发中心的38%,稀土类院士工作站5家、占内蒙古自治区院士工作站的71%。

记者10月11日从包头稀土高新区(以下简称稀土高新区)获悉,一项通过“镍-铜-半光亮镍-亮镍”4层镀膜形成的稀土磁体表面镀膜新技术成功应用于3C系列电子产品。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可促使磁体表面由纵向腐蚀变为横向腐蚀,将产品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提高2倍以上,镀层厚度从传统镀膜技术的15微米缩减至10微米。目前下线的产品供不应求,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100%。

今年以来,稀土高新区以全力打造“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磁谷”为目标,通过招大引强、政策引导、科技创新等系列措施,以磁科技带动磁应用、磁应用带动磁材料,鼓励企业发展中高端稀土永磁材料,生产高磁性能、高稳定性、高一致性的永磁材料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改进生产、加工检测技术及装备,提高自动化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性能磁性产业的影响力,助力包头“磁都”建设。

深耕磁应用 推动稀土材料做大做强

来到稀土高新区科锐微磁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0吨快淬磁粉产业化项目现场,机声隆隆、焊花四溅,项目一期工程年产2000吨快淬磁粉、500吨注塑钕铁硼颗粒料、500吨注塑磁体生产车间正在加紧建设。

该企业总经理蔺继荣介绍说:“项目预计2021年年底投产一台套设备,2022年年底全部达产。届时,年产值可达3.1亿元,年销售收入约4.12亿元。工程全部完成后,包头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黏结快淬磁粉、注塑颗粒、注塑磁体生产基地。”

眼下,着力发挥稀土资源优势和企业集聚优势,助推产业补链延链扩链强链,已成为稀土高新区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利器。

目前,稀土高新区共有稀土企业115家,其中永磁材料企业35家。今年,稀土高新区充分发挥稀土资源和既有产业优势,实施总投资81.13亿元的稀土重点项目26个,打造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集聚、新兴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目前,磁性材料依然是包头稀土产业发展的重头戏。2019年全球永磁材料的产能为17万吨,包头产能达到3万吨,约占全球的六分之一,优势非常明显。我们要延续既有优势,拓宽稀土功能材料发展,延长永磁材料产业链,支持永磁材料企业做大做强。”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主任池建义表示。

锻长板补短板 打通稀土产业发展全链条

随着20余家稀土企业的入驻,稀土高新区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对推动稀土产业迈向中高端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稀土高新区布局稀土全产业链,加速建成全国电镀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基地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包括45栋生产车间。

“基地落成前,包头稀土产品很难做成终端产品。基地的落成不仅打通了稀土行业向终端迈进的瓶颈,还填补了稀土高新区电镀产业的空白。”稀土高新区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安永平说。

眼下,稀土高新区正通过统筹规划、科学研判、远景布局,逐步占领全球稀土市场制高点,推动稀土产业振翅腾飞。稀土高新区稀土和高新技术产业局稀土产业基地管理处副处长张艳苹告诉记者:“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已形成永磁、储氢、催化、抛光、合金五大产业链和集稀土科研、生产、检测、交易为一体的稀土产业集群,稀土及配套企业已突破百家,从业人员累计超万人,稀土企业集聚效应凸显,形成了相互配套、竞相发展的良好模式。”

目前,稀土高新区成立了国内首个稀土产品交易平台,建成交易结算、仓储、物流、质验、供应链金融、信息(大数据)等六大服务体系;建成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开展稀土磁性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催化助剂材料等检验检测,为稀土新材料企业和下游应用企业提供技术评价、设计检验、功能验证等服务;驻区80%以上的稀土企业建立了自动控制、在线监控及数据实时传递系统,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显著提升。

在一系列有力举措的带动下,稀土高新区稀土储氢材料和稀土抛光材料的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磁材产量已提升到全国第三,连续5年保持30%以上增速。“稀土永磁材料是产业发展的长板,我们要一如既往发挥磁材优势,让企业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与此同时,还应全力补齐发光、抛光、催化材料领域短板,通过科技创新,拓宽稀土功能材料领域面,助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池建义说。

强化创新能力 加速推进“世界磁谷”建设

在稀土高新区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百级无尘车间内,像素可达6400万,可实现2厘米内微距拍摄、配套5G手机产品的全自动对焦马达生产线正在满负荷生产。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该企业遭遇员工不能如期返岗和用工短缺困境,10条全自动对焦马达生产线只能正常运转4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订单交付和生产经营。

“稀土高新区联合包头市有关部门多方考察,调来近400名工人。我们根据自身情况最终留用了100余名,摆脱了人手不足的困境。”该企业总经理许德光告诉记者,今年企业将扩增8条生产线,产值有望比2019年增长3倍以上。

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稀土永磁材料深加工及稀土新材料磁应用器件研发、设计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以来,企业生产的3C系列组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企业在受疫情影响的不利局面下,在用工、原材料供应、资金方面均得到了稀土高新区的帮助,今年企业发展形势持续向好。”该企业人力行政总监刘亚丽说。

着眼高起点布局,着力产业规模和行业地位的快速提升。近年来,稀土高新区积极落实《包头市关于进一步加快稀土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支持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发展十条政策》,配套出台《稀土高新区对稀土新材料企业给予销售奖励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从原料保障供应、用地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电价优惠、产业基金、销售奖励及贷款贴息等10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实施“稀土十条”“科技十条”“人才十条”等举措,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着力在磁材延链、合金突破、镧铈转化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稀土产业发展综合竞争力。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构建“两院五园”协同创新的稀土研发新格局,累计建成稀土类企业研发中心30家、占内蒙古自治区研发中心的38%,稀土类院士工作站5家、占内蒙古自治区院士工作站的71%,重点实验室4家、占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的80%,全面提升稀土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稀土高新区稀土和高新技术产业局稀土产业管理科负责人李斌表示:“下一步,稀土高新区将继续围绕磁材发展,重点在磁共振设备、永磁电机、3C产品组件等方面加大扶持和创新力度,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绿色化程度高、填补产业领域空白的大项目,将稀土永磁产业的领跑优势进一步扩大。”

如今,稀土高新区依托包头稀土研究院、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一带一路”中欧重点实验室和8个院士工作站、30个企业研发中心汇聚起的强大科研力量,着力提高稀土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速“世界磁谷”建设步伐。(记者 张景阳 通讯员 贾婷婷)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