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新材料 - 行业动态

【回眸“十三五”】原材料工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 1209 2020-10-30


提升供给效率,强化绿色发展

——“十三五”原材料工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由于原料短缺,医用防护服告急。时间就是生命。原材料工业系统争分夺秒、齐心奋战,在防护服日产量从1万多件增加到30多万件,保障范围从湖北、北京、河南、安徽扩展到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情况下,始终确保了防护服企业原料的持续稳定供应。

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保证疫情紧缺物资的供应,是原材料工业实力提升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我国原材料工业产业实力持续增强:2019年,原材料工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1.26%;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和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国,约20余种大宗化工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53.3%,22大类钢材产品中,有17类钢材产品自给率达100%;从常用有色金属到稀有稀土金属的64种有色金属品种均能生产,为尖端科学和国防现代化提供各种新型材料;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大宗建材产品产量全球占比接近60%,为我国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材料。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型材料产品不断涌现……。

去产能,结构调整见实效

“地条钢”一直被视为低劣钢材的代名词,长期严重挤压合格钢铁产品的生存空间,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场对“地条钢”的全面“围剿战”在中国大地上打响。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有关部门一道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开展专项督察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人员,到2017年10月,1.4亿吨“地条钢”产能全部出清,这意味着,当年钢铁行业去产能的一项重点工作顺利完成。

“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聚焦重点、把握节奏,扎实有效推动市场化去产能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他们以处置“僵尸企业”为“牛鼻子”解决去产能问题,积极推动低效、无效产能退出,配合银监会、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金融债权债务问题的若干意见》,专门指导妥善解决钢铁去产能中的金融债权债务问题;他们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奖补资金、财税、金融、国土、环保、职工安置、安全、质量等8个配套政策文件,为过剩产能退出提供了政策支撑和保障,疏通了退出渠道;他们通过部际联席会议组织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联合执法、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三个专项行动,通过保持高压态势,有效净化市场环境,严控新增产能,倒逼落后产能、违法违规产能退出。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原材料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2019年,石化化工行业淘汰炼油产能10080万吨,磷肥产能220万吨(折五氧化二磷)、尿素1999万吨、合成氨1897万吨,电石净减少500余万吨;千余家位于城镇人口密集区和沿江地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完成搬迁改造;钢铁行业1.5亿吨去产能上限目标提前两年完成,产能利用率大幅回升;铝行业清理整顿违法违规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兼并重组、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等方式,部分电解铝产能置换转移至水电、风电资源丰富的内蒙古、云南等地区;建材行业新增产能得到有效控制,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目前前10家水泥企业和平板玻璃企业产业集中度分别达到64%和60%。

重创新,产业焕发新生机

今年以来,应用河钢集团第七代家电板——DVM数码印刷彩板的海尔高端冰箱,线上“爆款”热度不减。应用河钢DVM彩板,Kitty 等孩子们爱不释手的可爱形象,可以印在家电板上,制成了冰箱洗衣机;人们拍摄的相片,通过3D数码打印等工艺技术,能够在家电板上做出个性化产品,让家电变得充满想象力。

“十三五”期间,我国原材料工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强度不断提高,在部分中高端和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15年至2019年,我国原材料工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0.69%提高至0.92%。在炼油、乙烯、煤化工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具备了自主建设单系列规模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和芳烃的能力以及大型乙烯“三机”、大型煤气化炉、大型空分等化工装备制造能力;钢铁工业工艺装备总体保持国际先进水平,5.5m及以上捣固和6m及以上顶装先进焦炉产能占比达56.6%,比“十二五”末提高6.7个百分点;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74.0%提高到80.5%,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5000立方米以上高炉由4座增加至8座;电解铝技术进步明显,自主研发的大型预焙槽电解技术得到广泛应用,400kA及以上电解槽占全国产能的50%以上,600kA超大型槽实现系列生产,自主研发的旋浮铜冶炼、双底吹连续炼铜技术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传统建材产业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端特种玻璃、特种陶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非金属矿制品等新材料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提升新材料保障能力贯穿始终,积极组织协同创新,联合财政部发布实施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测试评价、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启动22个重点平台建设;加快创新中心建设步伐,推动建立了稀土等领域创新中心。实施了一批工业强基项目,推动了一批重点材料产业化突破,鞍钢集团自主研发的INi系耐海洋大气腐蚀桥梁钢,强度、低温韧性、耐海洋大气腐蚀特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他们还持续加强开放应用,连续3年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共支持110余个品种实行首批次应用,推动超过300亿元产值的新材料产品进入市场;聚焦民机、稀土材料等重点领域,建立上下游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产业生态体系,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统计目录,建立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开展标准领航行动计划,实施知识产权推进计划,举办了多期新材料国内外培训班。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部分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目前,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氟硅材料、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超材料、超导材料、石墨烯、液态金属等前沿新材料产业化取得重要进展。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依托人才、市场优势,形成新材料研发与应用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保民生,积极担当有作为

民生连着民心,关系着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十三五”期间,我国原材料工业多措并举,积极担当,保障民生。2017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实施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对解决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不达标问题、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石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挥牵头推动作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与应急管理部牵头成立了由14个部门组成的搬迁改造专项工作组,印发《关于扎实做好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0年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的通知》,督促有关省份加快推进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确保按期完成;与发展改革委共同支持一批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项目,将居民搬迁纳入棚户区改造支持范畴,黑龙江、陕西已有5415户居民纳入棚改计划,部分地区还结合实际,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政策扶持企业搬迁改造;督促指导各地认真开展危化品企业摸底调查和搬迁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确定了1176家搬迁改造企业,指导有关省份开展化工园区摸底调查工作,全国共有化工园区676个,已有13个省份完成化工园区评估认定工作,明确了328个可以承接搬迁改造企业的化工园区。截至9月底,已有934家企业完成搬迁改造,占全国1176家搬迁改造企业总数的79.4%,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稳步推进,有效地防范化解了重大风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乎国计民生。“十三五”期间,我国原材料工业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绿色转型明显加速。围绕高浓度有机废水、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盐、废酸、汞污染治理、磷石膏综合利用等难点问题,加快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进全产业链绿色化转型,重点产品能耗和废物排放量持续下降;乙烯、轮胎、甲醇、离子膜法烧碱、氨碱法纯碱、黄磷、聚氯乙烯等石化化工产品平均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如蒸汽裂解制乙烯吨乙烯加工能耗降低2.5%,烧碱产品综合能耗降低4.2%;2019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折合标准煤)由2015年的572千克下降到554千克,提前完成“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吨钢颗粒物排放量由0.81千克下降到0.48千克,吨钢二氧化硫由0.85千克下降到0.46千克,吨钢氮氧化物由0.97千克下降到0.85千克;2019年铝锭综合交流电耗降至13531千瓦时/吨,比世界原铝综合交流电耗平均水平低1300千瓦时/吨左右,铜冶炼综合能耗下降至230.7千克标准煤/吨,铅冶炼综合能耗下降至331.8千克标准煤/吨;建材工业二氧化硫、烟粉尘等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重点地区水泥企业严格执行错峰生产,“十三五”期间采暖季共减排二氧化碳15.3亿吨、二氧化硫5.34万吨、氮氧化物196.1万吨、颗粒物2.61万吨。

未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互促的双循环,围绕“六稳”“六保”,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优结构、固基础、强链条、促转型、增动力,优化产能结构、产品结构、布局结构,巩固产业技术基础、质量基础、效率基础,强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竞争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加速传统材料产业升级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突破一批“卡脖子”产品、技术和工艺,壮大一批国际一流企业和“单项冠军”,建设一批世界先进原材料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质量效率高端化,全面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努力打造材料强国,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强力支撑。(诸玲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